的導演,也覺得王啟年更多是做生意成功,而不是電影水平真的獨步天下,無人可比。
換做是其他一線導演,擁有跟王啟年差不多的資源,也應該可以複製他的成功!某種意義上講,金字塔最頂尖的導演,已經不純粹是個人的能力比較,而是資本和資源的對壘。
當然了,《唐山大地震》的光環,也給馮小剛今後的電影增加了不少的優勢。達到了一個臺階之後,即使今後出現暫時性的起伏和倒退,票房號召力也比地震之前,要強的多。
若是說地震之前,馮小剛一部電影保底可以做到1億元以上。地震出爐之後,馮小剛的保底票房至少是兩三億元。即使電影讓觀眾失望,票房也很難低於兩三億元。
當然了,這段時間華誼兄弟公司也是乘熱打鐵。
《唐山大地震》之後,《非誠勿擾2》已經殺青。《非誠勿擾》系列商業上比較成功,光靠同名電視節目植入廣告,就很難虧本。
而在《非誠勿擾》殺青,計劃在年底上映時。馮小剛已經開始製作《一九四二》。顯然,《唐山大地震》的成功,讓他誤判了觀眾的喜好。以為寫實,模仿紀錄片風格的題材,在國內會有很大的市場。
但實際上,《一九四二》即使是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最多隻能做到不虧本。想要賺錢是很難的,畢竟,這類題材並不是觀眾喜歡的主流題材。
隨著《唐山大地震》獨領,獨霸大半個暑期檔之後。電影市場的亢奮狀態並未停歇。
因為,大量的電影因為畏懼《地震》所以延遲了上映的時間,大家一起“避震”,震後扎堆上映,競爭之慘烈,跟《唐代大地震》同一檔期的電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震後大多數的電影,都沒有取得預期中的高票房。
一直到9月份,《盜夢空間》上映,才再度點燃了電影票房的熱潮。
《盜夢空間》這部電影無論電影的構思創意,還是拍攝手法,王啟年都得豎起大拇指——完美!
這是站在商業電影的角度來看!
商業電影每一輪的熱潮,都是由創新開始。
創新既有技術上的創新。比如《阿凡達》大規模採用了imax 3d技術,對電影市場起到了良性的刺激。
也有題材上的創新。比如,當年香港新浪潮武俠片出爐,一個新題材的問世,不僅僅給華語電影市場帶來了一條新路線,甚至,現如今很多好萊塢的大片。也有不少借鑑香港新浪潮武俠片的地方。
而《盜夢空間》典型就是一個電影題材的創新。
作為重生者,王啟年也確實想過自己提前拍一部《盜夢空間》。最終放棄,主要是因為這部電影的製片成本太過於昂貴。為了表達好這個故事,需要1。6億美元的製作成本。
也許,王啟年可以做到更省錢一點。但預計成本是不會低於1億美元。而好萊塢的電影巨頭,因為北美市場的肥沃,所以敢玩這種大手筆。再加上好萊塢的全球發行能力,超過了中國影視同行太多。
因此,同樣預算的電影,美國的電影巨頭是可以投資的,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的電影公司,則是不敢玩這種大手筆。
作為國內的電影寡頭,王啟年可以肯定的說,目前中國電影市場體格而言,投資超過2億人民幣的電影,都屬於玩火。
絕大多數的電影投資,投資這麼大的規模,都是很難保證能夠收回成本的。目前的環境下,華語電影投資1億元人民幣冒的風險,跟好萊塢巨頭投資1億美元的大片,冒的風險是差不多的。
正是因此出於成本的考量,王啟年還是放棄了自己拍《盜夢空間》。但這部電影,王啟年知道它不可能虧,所以,小夥伴公司也參與了電影的投資,總共投資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