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這邊沒有動靜,袁紹那邊也沒采取任何動作。
發兵之初,逢紀主張趁凌雲大軍疲憊之際發兵征討。他的這個提議遭到大部分謀士的反對。
白波軍、黑山軍、河內的兵馬還沒摻和進來,袁紹也不想過早開戰。
兩邊的大軍在代郡與范陽郡一帶對峙著,誰都沒有動手。時間飛快,一晃十餘天過去,荀諶終於請來了白波軍郭太。
本來郭太吃了大虧,不想參與袁紹、凌雲之間的爭鬥。只是那荀諶口齒非常厲害,一條條地給郭太分析利弊,還不軟不硬地給郭太一些威脅。
他說若袁紹抵不住凌雲,定會放棄代郡一帶而全力防守冀州。代郡緊鄰幷州,那樣直接把白波軍的領地給暴露在凌雲的大軍之下。凌雲肯定不會放著空城不佔,而去攻打范陽郡的那三個縣。
只要凌雲佔了代郡,那麼白波軍必然會捲到這場紛爭之中,肯定不能獨善其身。
郭太也知道這是人家在威脅自己,但人家說的的確有道理,他要不出兵,很可能袁紹直接就把代郡送給凌雲,然後達成什麼協議。而後凌雲就會全力來對付他,倒使袁紹置身事外了。
郭太不知道凌雲的志向,他這樣的猜測倒還符合當時的形式,萬般無奈之下,他趕鴨子上架,出兵十五萬,進駐代郡。
三天後,顏良和高幹共領八萬精兵,分別進入代郡和范陽郡。
最後來的是黑山軍,張燕知道他與凌雲結下仇隙,恐怕無法善了。在這場勢力衝撞中,他肯定不能置身事外,無論是袁紹還是凌雲,他必然要靠住一方。
而他選擇了袁紹。
只有河內太守張楊不理會袁紹這一套,任許攸說破了嘴,張楊就是不為所動。
袁紹對此倒沒太過計較,張楊在幾股勢力中最為弱小,可謂是有他不多,沒他不少。來也行,不來也行。
眼下他有郭太的十五萬人馬,有張燕的七萬人馬,再加上他自己的十八萬大軍,總數達四十萬之多。
他有絕對的信心戰勝凌雲。
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陣
兵馬到齊之後休整了五天,袁紹做好一切準備後召集郭太和張燕商議對凌雲開戰事宜。
結果讓袁紹大失所望,郭太和張燕都不同意主動進攻。他二人的意思是堅守城池,以逸待勞。
袁紹費盡口舌,張燕和郭太就是不為所動,執意後發制人。
袁紹沒有辦法,等張燕和郭太離開後,與手下人商議對策。
謀士審配給袁紹出主意,他分析張燕和郭太不同意主動出擊肯定是懼怕凌雲。只要他這邊率先與凌雲開戰,打一場勝仗,就能讓黑山軍和白波軍振作起來。而後再與兩支大軍商談進兵之事,他二人定然不會拒絕。
袁紹聞言,深覺有理。於是採納了審配的建議,令顏良與高覽、文丑兵和一處,共發精兵八萬,由顏良統一指揮,兵發代郡的當城。
這段時間,凌雲一直在薊縣遙控各項事宜。
經過二十餘天的養精蓄銳,大軍的戰鬥力已經達到顛峰狀態。而且,他利用這段時間在新佔領的領地內招募了三萬多新兵。現在他的總兵力已達到二十八萬人,雖然比袁紹的聯軍還少很多,但只是防守的話,凌雲有絕對的自信。
公孫瓚撤走各縣駐守的兵馬後,凌雲令趙雲派兵接收最北方的廣寧縣。袁紹的兵馬被當城和高柳阻擋著,並未染指到這個縣城。
新佔各縣政務平穩,民生安樂,百姓脫離公孫瓚的統治後,得到了凌雲的賙濟,因而對他極其擁戴。
袁紹剛一調動兵馬,凌雲便得到了他們要進攻當城的訊息。他立刻令董君、魏辰各領兩萬兵馬前去支援。凌雲又做了一番安排後,自帶一萬人馬也趕往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