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2頁

等處理好這些事情之後,我和徐平順利的透過這道門。到了另一邊,看著唐雲馨還有万俟珊珊在收拾著我們扔過來的東西。已經整理的差不多了,都已經分別裝進不同的揹包中了。

唐雲馨見我過來了,就問我:&ldo;這是怎麼回事?&rdo;

我還沒有說話,万俟珊珊就說了:&ldo;這道大門是一道安檢門!&rdo;

&ldo;安檢門?&rdo;唐雲馨有些不明白万俟珊珊的意思,&ldo;不是坐飛機,哪裡來的安檢啊!

我跟唐雲馨解釋說:&ldo;就算不是安檢門,但是也差不多了,我還是同意珊珊這種說法的。這就是我們在書中或者電視劇中經常見到,衛士經常會對人說&l;上殿棄武&r;!&rdo;

其實應該說這個&l;上殿棄武&r;就是最早的安檢門了,或者說是現代安檢的雛形。古代的時候皇帝十分怕被敵人給刺殺,所以想盡了辦法保住自己的小命。擁有大量的禁衛軍這是常態,也是首先要做的。吃飯的時候要有人試毒,有人會事前嘗一下免得被毒死。再就是建造宮殿,俗話說&l;狡兔三窟&r;就是這道理;這麼大的皇宮這麼多的房子,殺手想要找到皇帝老兒在什麼地方是很費功夫的。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防範措施,就是上殿棄武。就是說到皇帝的宮殿中,是不允許攜帶武器的,皇帝的後宮暫且不說,就是前殿也是如此。這種防範措施主要是防備那些準備在大殿上刺殺皇帝的使臣和大臣等等,也是十分嚴密的。

最出名的一件在大殿上刺殺皇帝的事件,就是戰國末期秦一統六國末期,大名鼎鼎的荊軻刺秦王了。當時已經要求了上殿棄武了,荊軻沒有辦法,只能將匕首藏在地圖中,最後是圖窮匕見。但是還是因為眾多的原因,而功虧一簣了。

很多電視電影中應該有過荊軻刺秦王的鏡頭,就是御林軍喊&l;上殿棄武&r;的時候,從荊軻還有他的隨從秦舞陽身上搜出來的大大小小的兵器吧。當時不論是上大殿覲見的使臣,就連大臣們也是如此,不會允許任何的大臣們帶著兵器上朝的。不論是在哪個朝代都是,甚至現在依然是這樣的,萬一有人拔出槍把總統幹掉怎麼辦。

我們在史書中經常見到描述大臣開朝會的時候,大臣們經常會脫下鞋子放下佩劍一溜小跑的到大殿上。隋唐之後不穿鞋上殿這一點被取消了,但是說大臣依然是不能攜帶兵器的。整個大殿上不能有任何的攜帶著武器,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以外。就連攜帶兵器的御林軍也不允許帶著兵器上大殿,只能在外面站崗。所以荊軻刺秦王的時候,衛士們想要上前救駕,但是苦於法律沒有人敢上前的。

所有到了後來,要是說皇帝賞賜某個大臣,會讓這位大臣穿著鞋子佩戴著寶劍上殿,這叫做&l;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r;。入朝不趨,臣見君須趨,即快步走。入朝不趨,即上朝可不用快步走。劍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須脫鞋,貴族、大臣佩劍,秦制上殿不得佩劍。劍履上殿,即穿鞋佩劍直入殿堂。謁贊不名,臣拜君時由侍臣唱名。我們後來簡稱這種現象為&ldo;劍履上殿&rdo;,後世的奸佞之臣大都是這樣的。

這種榮耀是僅僅次於賞賜九錫,賞賜征伐之權的最榮耀的事情。歷史上的董卓還有曹操就是得到這樣的待遇,當然了這是逼迫著皇帝賞賜的,也是蔑視皇權的象徵。明清之後這種殊榮稍微有些變化,就是我們在清宮劇見到的&l;紫禁城中騎馬&r;了。

万俟珊珊問我:&ldo;那和這個奇怪的東西有什麼關係?&rdo;

我解釋說:&ldo;為了避免還有人會偷藏暗器之類的東西進入到大殿中刺殺皇帝,因為有一些小的暗器還有短劍一類的都可以藏起來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