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梅溪鎮合併,齊步發展,這是鶴塘四萬民眾盼望的好事,我當然支援。」袁宏軍當即表明態度,「但我有個要求。」
「好啊,你說。」楊玉權看到袁宏軍跟沈淮一起過來,就知道他不會公開拒絕兩鎮合併,能同意定下這個基調,袁宏軍提些要求也很合理,楊玉權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我調到鶴塘鎮工作也就半年時間,但這半年時間裡看到梅溪鎮就在身邊飛速的崛起,我既為梅溪鎮欣喜,同時又感到驚訝、驚奇。我時時在想,梅溪鎮能如此騰飛起來,必定有我們還沒有掌握跟領悟的經驗。我就想著找個機會,好好找沈書記請教一下。」袁宏軍說道,「我希望兩鎮合併後,我能直接到新鎮有跟沈書記學習的機會。」
「哦。」楊玉權聽袁宏軍的意思是想進入新的鎮班子裡,但又遲疑地看了沈淮一眼,不知道沈淮事前有沒有跟袁宏軍約定下來,不知道沈淮怎麼說服何清社將二把手的位子讓給袁宏軍?
「當然,何鎮長也是我要學習的物件。」袁宏軍看到楊玉權的遲疑,又補充了一句。
居沈淮之下,這個很容易理解;不過,袁宏軍願意屈居何清社之下,還是叫楊玉權有些意外。
不過袁宏軍這麼表態,楊玉權倒容易辦了。
沈淮最初到梅溪鎮,也是以正科級去任副科職,新鎮裡給袁宏軍安排一個副書記的位子,不是什麼難事。
剩下的周明雖然難辦一下,但周明的任命畢竟還沒有正式下達,人還沒有到鄉鎮去,實在不行,就在區裡硬擠出一個正科位子給他,也不是沒有可能。
又閒扯了幾句,區委辦主任進行通知開會。楊玉權讓區委辦主任帶沈淮、袁宏軍先去會議室,他則在走廊裡多繞到半圈,敲門走到潘石華的辦公室,說道:「老潘,到開會時間了,我們一起過去。」
潘石華拿上手頭正批覆的檔案,從抽屜裡拿出記錄本跟筆,跟楊玉權往會議室走去。在走廊裡,楊玉權跟潘石華說道:「我跟袁宏軍談過話,兩鎮合併後,他願意去當副書記。熊秘書長那邊,你是不是晚上去溝通一下?」
潘石華心裡微驚,點了點頭,推門進了會議室,看見袁宏軍跟沈淮坐在會議室角落裡抽菸,實在猜不透袁宏軍他心裡是怎麼想,堂堂一個鎮黨委書記,新鎮合併不要說去爭一把手的位置了,怎麼就甘心落個三把手?
「潘區長。」袁宏軍看到潘石華進來,站起來招呼,他也看到潘石華眼裡的疑惑,的確會有很多人想不通他為什麼甘願屈居何清社之下。
從上午知道兩鎮合併的事,袁宏軍從牴觸到接受現實,也經過一番思想的掙扎。
也許在九三年之前,鶴塘鎮落後梅溪鎮不太多。梅溪鎮佔了中心鎮的便宜,財政收入也只有六百萬,鶴塘鎮的財政收入雖然不到四百萬,但人口少一些,相差並不算太大。
真正拉開差距,也就這不到一年時間而已。
在沈淮的強勢掌控之下,梅溪鎮迅速崛起。
除了梅鋼、紫蘿家紡兩家規模企業得到徹底整頓、理順發展的道路外,梅溪鎮上半年新成立的小加工型別的小企業也有五六家。兼之在貨運碼頭、集資房建設、梅鋼技改擴容等幾個大型專案的拉動之下,一到六月鎮財政收入就直接破了一千萬,鶴塘鎮上半年的財政收入甚至不到其五分之一,這一下子就給拉出天壤之別來。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鶴塘鎮保持獨立建制,也將給梅溪鎮矚目的成績襯託得黯淡無光。
梅溪鎮的財政收入上來,民眾收入增加另說,吃公家的人員收入自然是隨財政收入呈直線上升。兩個鎮捱得這麼近,又是同時劃併到唐閘區,兩鎮之間的黨員幹部經常性有接觸,那彼此之間就必然會有比較。
這個影響在上半年就已經突兀的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