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4頁

淮海融投的框架方案,省政府也很快研究透過批准,五月八日,沈淮就趕往徐城籌備會議。

會後離開徐城,沈淮也沒有直接返回霞浦,而是在沂城下了高速,趕到熊文斌家做客。

時光匆匆而逝,熊文斌調到沂城擔任常委、常務副市長也有大半年時間了,沈淮與熊文斌見面、通話的機會不少,但一直都沒有機會到熊文斌搬往沂城後的新家做客。

熊文斌作為市委常委、市政府之下分管主要業務的常務副市長,又上兼省委候補委員,論資歷在沂城市已經是排第四號人物,僅在專職副書記劉汗青之後。

沂城市委書記江華,是趙秋華提拔上來的人;市長嶽秋雄算是地方派,工作卓有實績,還是田家庚提名他當副市長、市長的,但田家庚離開淮海之前,又將熊文斌調到沂城來,叫嶽秋雄與專職副書記劉汗青心裡多有猜忌。

熊文斌在沂城不受江華、嶽秋雄、劉汗青等人的歡迎,處境自然就談不上多順利。

官場上的傾軋,並不會影響到熊文斌在沂城應享受到的政治及生活待遇。

沂城兩區三縣,人口僅及東華一半,工業及財稅規模更只有東華的四分之一,常委樓是位渚江畔紫麓山東坡的一處小別墅群。

沂城市區,比東華更貼近渚江,驅車上紫麓山,停在熊文斌一家所住的小樓背後,城區路火就在腳下鋪陳開。

剛剛透過電話,知道熊文斌的車就在他們後面回來,沈淮下了車,就沒有急著上前去按門鈴,而是站在院子後的看著沂城市區的夜景。

熊文斌從後面坐車過來,看到沈淮站在院子後看著緩坡下的沂城夜景,也下車走過來,說道:「沂城經濟發展勢頭沒有東華那麼迅猛,不過城市建設搞得相當不錯,江華還是很有能力的。」

沂城市委書記江華在趙系也是算相當有能力的一個人,而且他在沂城的任職,從市長到市委書記有長達七年的延續性,同時在年齡上也有優勢,使得他在沂城的權勢差不多是一人獨大。

市長嶽秋雄即使作為地方出身的官員,也難分江華的勢,沂城現在差不多算是趙系在淮海的基本盤。

江華不僅搞城建有那麼一些水平,爭功的水平也是一流,沈淮用一種很是無奈地口吻,跟熊文斌說道:「將沂城也劃入淮海灣經濟發展區域,來是你最初提出來的,而在淮海融投幾次籌備會議上,趙秋華只要出現,就反覆強調是江華在極力爭取將沂城列入淮海融投的投資區域——也真是難為他們能厚下這臉皮。」

沿淮海灣,在地理上更準確的是指渚江南岸的平江以及東華跟嵐山市,沂城劃不劃入,都沒有固定的說法。

沂城市這次努力想要列入淮海灣經濟區,除了看重未來省及國務院可能出臺對淮海灣發展有利的一系列經濟政策之外,更直接的好處就是淮海融投明確是要將80%的資金用於推動沿淮海灣區域的產業發展。

沂城列入淮海灣經濟區,將來自然就能直接爭取淮海融投的產業資金扶持。

哪怕將來分配給沂城的產業扶持資金比例不會有多高,但每年億,累積幾年下來,對地方產業發展的促進,依舊是不容小視。

這件事是誰推動促成,在地方上不單是能拿得出手的政績,也同樣是能聚攏地方勢力的強力手段——現在有錢就是大爺,有資金就能扶持自己看好、跟自己關係密切的優質企業快速發展,在此過程進一步的拉近彼此的關係。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趙秋華如此不要臉的,幫著江華將功勞搶過來,沈淮是無奈。

熊文斌風輕風淡地一笑,說道,「這個倒不關緊,實實在在地能引進一些產業資本,扶持地方優質企業發展,才能將經濟框架撐起來,很多事情才能理順過來。淮海融投這事算是定了,恆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