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主力,第二階段再渡過襄河攻略宜昌。第一階段進攻計劃的作戰方針是:以機動神速的進攻,殲滅第五戰區主力於隨縣、襄陽以北地區,爾後將漢水以西的中**隊向宜昌地區壓縮並殲滅之。其兵力部署是:令第3師團(配屬第40師團的3個步兵大隊、1個山炮兵大隊,第34師團的2個步兵大隊)由信陽經明港至唐河左旋,進攻新野南白河地區與樊城附近,與第13師團會合,切斷第五戰區主力向北的退路;令第13師團(配屬第15師團的4個步兵大隊,第22師團的3個步兵大隊、1個山炮兵大隊)沿大洪山以西漢水東岸北進,迂迴包圍樊城一帶第五戰區主力,與第3師團協同作戰;令第39師團(配屬第6師團的3個步兵大隊、1個山炮兵大隊)於隨縣正面展開,當兩翼師團形成包圍後,從中路向棗陽進攻,與第3、第13師團協同,殲滅包圍圈內第五戰區的第11集團軍。為了牽制和迷惑中**隊,江南各師團在進攻開始前對當面的中**隊發動攻擊;在棗陽地區作戰時,宣傳此次作戰結束後即返回原防,使中**隊放鬆第二階段作戰的準備;並製造假命令,故意丟失。預定5月1日開始進攻。
預定第二階段的兵力部署是:第3師團從襄陽、宜城之間漢水彎曲處附近渡河,向當陽前進,切斷中**隊的退路;第39師團於宜城附近渡河,進入荊門;第13師團於沙洋鎮附近渡河,經十里鋪進出至河溶附近,爾後伺機攻佔宜昌。
當劉振風得知了日軍有進攻棗陽、宜城的作戰圖謀時,他根據歷史上的棗宜會戰的點點滴滴,推測出日軍的目的是要攻佔宜昌,不過,歷史上,他們是從武漢開始想西進軍的,但現在武漢已經被我軍收復,日軍還會按原計劃進行嗎?很多時候,他不能夠將已知的訊息上報給最高統帥部,不是說他有私心,是因為,現在很多區域性戰況發生了改變,很多時候,即使是他將情報上報給上面,結果還是一樣,沒有啥效果,歷史的大方向還是很難改變,現在,劉振風所能做到的是,用已知的歷史知識,運用到自己的部隊中去,儘量使自己的部隊能夠發揮最大的最用,不過,他對自己的部隊過於自己,對於自己的歷史見解過於自負,結果後來發生了一次令他終生悔恨的事,那場打擊對他來說是相當之大的。
(在這裡,我要強調一下,日軍在1940年初的時候,趁我軍的注意力放在了廣西一帶,並且大部隊都已經各自回去休整之際,向鄂北發動了一系列的進攻,從而奪得了除武漢、黃岡、鄂州、孝感及其附近一帶區域外,所有隨棗會戰之後失去的佔領地,真是庸軍誤國啊,我們好不容易打下的一片地域,就被這些庸軍給浪費了,這和桂南戰役如出一轍啊。)
這時候,我們中國方面在1940年3月間就已獲悉日軍第11軍有從信陽、鄂東向鄂西北大舉進攻的企圖。4月10日,蔣介石致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等,指出:“對敵進犯沙、宜,應迅即預行部署,準備先發制敵……第五戰區應乘敵進犯沙、宜企圖漸趨明顯以前,行先發制敵攻擊。以湯恩伯、王纘緒兩部主力,分由大洪山兩側地區向京(山)鍾(祥)、漢(陽)宜(城)路之敵攻擊,並由襄(陽)花(園)路、豫南及鄂東方面施行助攻,策應作戰,打破敵西犯企圖。其攻擊開始時機,由戰區密切注視敵情,適機斷然實施,但須於四月中旬末完成攻擊諸準備。”
軍事委員會判斷日軍西進企圖不在於佔領宜昌或襄、樊,而是要在襄河以東的棗陽一帶尋殲第五戰區主力,然後即行回撤,恢復戰前態勢。基於這一判斷,4月17日蔣介石再次致電李宗仁等,進一步指出:“一、我軍應於敵軍尚未進犯之前先發制敵。湯恩伯部以極小數部隊,分數個單位,仍向襄花路正面對敵佯動與偵察敵情,其他主力即由現地出發,速向平靖關、武勝關方面空隙地區取捷徑挺進,再由該地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