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下了飛機,夢幻中,呼和浩特應該是綠茵飛絮,不過機場去賓館的路上是一片暗黃,顛簸中窗外飄來陣陣奶香,孫玲玲小姐告訴我們,這是內蒙最大的民營企業蒙牛集團飄過來的,算是董事長牛根生先生為我們洗塵解乏吧。孫導個子不高,沒有我們想象的蒙古姐妹哪般的高苗,但她屬玲朧珍品型,特別是那一雙慧眼,真可謂橫掃千男,取人魂膽。一口笑話,叫你肚子疼三月,不知不覺,已到了住處。放下行李,便在二樓餐廳用餐,品嚐了內蒙三寶,羊肉土豆莜麵。吃過午飯,按照日程,我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大召寺。

大召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內,蒙古語名“伊克召”,意思為“大廟”,始建於明代,是呼市內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

大召寺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由於召中供奉銀製釋迦牟尼像,所以當時也稱銀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廟數不勝數。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圖召、五塔寺召、烏素圖召、巧爾其召等。大召有三絕:銀佛、龍雕、壁畫。大召,藏傳佛教寺廟,是呼和浩特地區乃至內蒙古地區目前儲存最完整、影響最廣的寺院之一。又稱“銀佛寺”*三世曾在此主持了銀佛的“開光*”。

大召始建於1578年(明萬曆六年),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曆史。其建築從南到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經堂,佛殿,九間樓以及東西配殿組成,是呼和浩特市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

大召寺院建築考究,大殿是常見的藏漢式喇嘛廟形制,其餘部分則是依照傳統中式廟宇的式樣而建,大殿內供奉有一座銀鑄佛像,所以又有“銀佛寺”之稱。大召內還收藏有眾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歷史的珍貴資料。

大召寺莊嚴雄偉,靜嚴肅穆。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曾在此休整,品嚐過“內蒙三寶”……。在嫋嫋繞繞的香菸中,我們如夢如幻地聽著孫導的講解,仰望著神的偉大與慈懷。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無塵無囂的神仙境界。

看完大召寺,我們又驅車去了昭君墓。昭君墓位於呼和浩特市以南的大黑河畔,距市區9公里。墓高33米,墓前有平臺及階梯相連,遠望陵墓呈青黛色。當地傳說,每年“涼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時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昭君墓又稱為“青冢”。“青冢擁黛”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原是皇宮中的宮女,西漢年間,匈奴呼韓邪單于(國王)入朝求和親,昭君自願遠嫁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王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從我國戰國開始,活躍在我國陰山南北的匈奴族,逐漸強大起來,同中原的漢王朝時行了近一個半世紀的戰爭,漢匈兩族人民在迫切需要和平,匈奴呼韓邪單于在公元前51年至公元前33年的18年中,曾三次親臨長安,入朝請求和親。在這種形勢下,公元前33年,王昭君自願請行出嫁匈奴。王昭君出塞和親,符合當時漢匈兩族人民多年的願望,所以漢元帝下詔將這一年的年號改為“竟寧”意為和平安寧。呼韓邪單于封昭君為寧胡閼氏,即胡漢友好皇后,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生兒子伊屠知牙師,兩年後,呼韓邪死後,昭君遵漢成帝之命,從胡俗。再退給呼韓邪單于大閼氏的長子復林累於雕單于陶莫皋。生二女。須卜居次,當於居次。昭君死後,她的子女繼續為漢匈和平事業作出了貢獻。近年來呼和浩特附近的漢城和包頭市附近西漢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單于和親”、“千秋萬歲”、“單于天降”、“長樂未央”等磚瓦;說明長城沿線人民和親和昭君出塞的熱情頌揚。昭群出塞以後,漢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