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專業。
王鍾軍在美國學的是大眾傳媒專業,對這方面有研究,他創辦的廣告雜誌針對的是高階客戶,如今還承接了銀行業務,為銀行卡設計製作宣傳手冊。
經過半年時間的經營,華宜廣告公司步入了正軌。
他在一旁聽著林子軒和其他人的議論,琢磨著怎麼才能宣傳一部電影。
如果把電影當作一種產品,首先要了解這個產品的賣點。
《甲方乙方》的賣點無疑就是葛尤,其次這是一部商業喜劇電影,針對的目標人群是北方觀眾,在南方受歡迎的可能性不大。
林子軒提出的賀歲片的概念也是一大賣點。
這些別人能想到的事情,顯不出他的本事,他要找到這部片子的宣傳噱頭,怎麼樣才能吸引觀眾,怎麼樣才能有亮點,能炒作起來。
他回想了一下美國娛樂圈的宣傳手段,大多都很誇張。
美國人為了宣傳電影都是極盡誇張之能事,也就是吹牛皮,什麼今年夏天最爆笑的電影,最驚悚的電影等等,反正就是怎麼精彩怎麼說。
他們不怕牛皮吹破了丟臉,只要能賺到錢就行了。
作為商人,就不能太要面子,尤其是在進行原始積累的時候。
王鍾軍想到林子軒他們提到的進口美國大片的事情,一個念頭在他腦海裡浮現。
要想辦法把好萊塢大片和《甲方乙方》聯絡起來,好萊塢大片肯定能吸引國內觀眾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那麼就把《甲方乙方》放到好萊塢大片的對立面。
在宣傳上,好萊塢大片是入侵的一方,《甲方乙方》則是奮起抵抗的英雄。
要把《甲方乙方》塑造成弱小的悲情角色,無論從投資規模還是演員陣容,都不能和好萊塢大片相比,可國產電影並沒有放棄,我們還在堅持。
如此能得到國內觀眾的同情,甚至是激起觀眾的愛國情懷。
讓觀眾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支援國產電影,就看《甲方乙方》。
這種宣傳手段就叫做借勢。
實際上,國內有八大電影製片廠,《甲方乙方》只是一部民營影視公司投資拍攝的片子,根本代表不了國產電影。
可觀眾並不知情,在其他電影製片廠宣傳觀念落後的同時,大肆宣傳《甲方乙方》,讓觀眾以為《甲方乙方》是抵抗好萊塢大片的唯一希望。
再說,《甲方乙方》的合作方有京城電影製片廠,有這個招牌也能唬住觀眾。
王鍾軍在心裡組織了一個語言,找了一個聊天的空隙,把這個點子說了出來。
“咱們從八月份開始陸續的在報紙上挑起話題,誇大好萊塢片子的可怕程度,讓讀者意識到國產電影的危機,給人的感覺國產電影就不行了,這時候把《甲方乙方》塑造成一個敢於反抗的角色,就算是最後咱們的票房沒有好萊塢大片高,也是雖敗猶榮。”王鍾軍描繪道。
“鍾軍,你不拍電影可惜了,光是這個想法就夠拍部電影了。”馮曉剛說笑道。
“會不會太邪乎了,其他電影廠會怎麼看咱們?”葛尤猶豫道。
他講究的是低調做事,不想太過高調。
按照王鍾軍的說法,要是在報紙上這麼宣傳,弄得其他八大國產電影製片廠像是擺設一樣,只有你們能行,我們就是吃乾飯的。
這一下子就得罪了華國大半個電影行業,以後還怎麼混下去。
這時候,國有電影製片廠雖然體制僵化,陷入困境,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是他們這種剛成立的民營影視公司能比的。
如果這些電影製片廠針對好夢公司,那想要在電影圈混下去就難了。
電影製片廠只要卡死了出品和發行的渠道,好夢公司就算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