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張天並不太喜歡面對朝廷那群人精。 連大家以為自己在天上,都能夠透過徐聞來算計自己。 雖然聖旨裡皇帝沒說什麼有營養的話,但又何嘗不是一種算計呢。 自己到了臨安府,到時候要求什麼還不方便? 偏偏很多請求,聽起來合情合理,還不好拒絕,甚至自己還得主動幫忙。 但轉念想想,好像在這個時代,只有在臨安府還勉強算有個家。 徐聞、卓平、蘇兒這些和自己有關係的人,如今都生活在臨安府。 自己真要留其他城市,例如襄陽,也不是不行。 只是,到時候必然會有一大堆人搬來襄陽,說不定皇帝連國都都搬到襄陽。 勞師動眾的,實在沒有必要。 “算了。”張天道,“先回臨安府吧。以後想去哪裡旅遊再說。” 徐聞喜道:“仙師,下次請帶上弟子。” “弟子願鞍前馬後,為仙師駕車,遊覽這人間景色。” 張天道:“你不是當官了麼?豈能說走就走。” “對了,你如今是什麼職位?我怎麼聽大家都喊你徐解元,沒聽過人喊你的官職?” 徐聞道:“稟仙師,弟子還沒有官職呢。” “哦?”張天有些奇怪,“那你這又是做欽差又是做主帥的,連個正式官職都沒有,皇帝他是怎麼想的?” 這時,卓平插話道:“仙師,弟子伴於皇上左右,此中緣由,略知一二。” “你說。” “明天開春,就是會試。弟子猜想……皇上是想讓師兄以更高的身份任職。” 舉人考進士的科舉叫會試,因在春季舉行,又稱春闈。 中者叫貢士,頭名為會元。 會試之後,通常還有一個走過場的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監考。 一般如無意外,都是百分百錄取,之後貢士才可稱為進士。 頭名者自然是大名鼎鼎的狀元。 卓平雖然沒有直接明說,但明眼人都知道皇帝想幹什麼。 這種用意太過明顯,恐怕全天下都知道狀元已經被內定了。 偏偏滿朝文武和天下士子,一點反對的聲音都沒有。 徐聞剛被欽點為解元的時候,還有很多士子在鬧,想尋求一份公平。 也正是因為那次解元風波,讓天下士子看到,他們追求的公平,在皇上眼裡一文不值。 為了大局,為了國家利益,公平可以扔到一邊。 正如原來時空的明朝“南北榜案”。 當時錄取計程車子皆是南方士子,北方無一人上榜。 榜單一出,天下震驚。 案發後朱元璋派官員前來檢查,經過數日的複核。 結論就是當時北方士子的學問確實不及南方學子,所錄取51人皆是憑才學錄取,無任何問題。 但朱元璋可不管公不公平,他要的是天下民心。 誰若拿著公平說事,致大明朝失去北方百姓之心,那就殺得人頭滾滾。 最慘的是有個叫張信的官員,明明是冤案,卻落了個“凌遲處死”的下場。 安朝士子自然不知道後世的“南北榜案”,原來還有些憤懣不平,民間多有怨言。 但隨著張天北伐,這些聲音徹底消失了。 只要能夠為國家帶來足夠的利益,皇上都會幫著你作弊。 作弊作到天下皆知,知道了還欣然接受,徐聞這也算是古往今來獨一份了。 張天想了想,也懶得管了。 科舉越早失去神聖性,越能解開天下聰明人的束縛。 至於科舉之外,普通百姓的進身渠道。 張天相信,自己在這個時代生活幾十年的話,沒有也能硬生生給開鑿出來。 張天看向徐聞,道:“你可想好了?這狀元之名未必是榮譽,有可能是汙名。” “說不定要在史書上遺臭萬年的,後世士子但凡說到科舉不公,都會拿你來舉例。” 徐聞坦然道:“仙師後知千年,知道科舉制度利在當下,弊在千秋。” “弟子在仙師庇護下,此生無憂。” “既然如此,豈能連區區清譽都捨不得,為千秋後世做一些事情。” “嗯。那就好。”張天點點頭。 只要有徐聞這個標誌性人物,天下必然有無數聰明人看透科舉的本質。 如果再有其他進身渠道,無數聰明人都將從科舉束縛中解放出來。 接下來兩天。 徐聞安排妥當西夏的事務,就隨張天一起回臨安府。 牛二則暫時在中興府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