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有一信徒甚是信奉上帝,終其一生恪守善道。”
“一日,忽來大洪水,其被困居高閣,逃無可逃。然彼心堅毅,深信上帝必來救援。”
“初時,有一人自岸邊扔繩纜以索引之登岸。彼曰:“吾不往,上帝必來救餘。”
“次之,一舟駛至,行者勸其登舟。彼曰:“吾不往,上帝必來救餘。”
“再次,一大鳥自天而降,欲輿之而去。彼曰:“吾不往,上帝必來救餘。”
“終極,斯人遭水淹,因而殞命。”
“為其一生所積善果,魂靈因之得憑空昇天,領略上帝之顏。”
“問曰:“上帝啊,餘終身秉持仁德,虔誠奉行信仰,奈何爾未來拯救餘?”
“上帝答曰:“我先後遣繩纜、小舟、巨禽以攜汝,汝卻均不承受。今身殞,反怪於我,如何?”
這是第一面的碑文。
石碑的另一面,則是刻著張天關於拜神的一些觀點。
大意就是讓百姓自強不息,拜神可以,切莫迷信。
不是誰拜得多就靈的,而應該平時多修善行,主動去抓住機會。
若是自己懶惰,錯過了仙人的暗示,那就只能怪自己冥頑不靈了。
聽說仙人弟子立了一塊“仙語碑”,頓時引得萬人空巷。
所有人紛紛前來觀看。
見碑文上面勸導人們應該重善行,自強不息,少祭拜迷信。
平民百姓紛紛感嘆,這果然是得道真仙,不吃人間煙火。
跟平時那些只會叫人捐錢捐物的和尚截然不同。
仙語碑所在之地,自然就成了信徒們祭拜之所。
但是,風氣卻煥然一新。
許多人要是帶了太多香火蠟燭去拜,還要被人恥笑愚昧,違背仙人旨意。
相互之間,見面都是問做了多少善行,努力做了什麼事?
如此一來,可就苦了當地扔寺廟。
百姓不但少來他們寺廟祭拜不說,就連香火錢都不肯出多少了。
張天見了,心想徐聞那滿腦子的鬼神想法,終於用對了地方。
這碑一出,也算是造福百姓了。
…………
北方的天金國,剛開始時見襄陽大軍駐紮在唐州幾天時間,大為不解。
這完全不符合“兵貴神速”的兵家之法。
拖得越久,能夠留給對手準備的時間就越久。
這對進攻的一方是極其不利的。
待探子將唐州城的情況上報,天會帝、朝廷百官,以及在前線的阿布魯四皇子,全都沉默了。
如此一來,打下一城,就收復一城民心。
以後就算天金國想重新攻戰,恐怕也會遭到當地百姓的強烈反抗,不講生死幫助安朝守軍。
如此一來,襄陽大軍只需要留下很少的軍隊,就能夠鎮守一座城。
原本想放棄前線,讓襄陽大軍在每一座城市分散兵力的戰略,反而失效了。
出了唐州,襄陽大軍沒有馬上北上,而是向西、向東。
向附近的鄧州、蔡州、穎州進軍。
至此,襄陽大軍,終於迎來了一絲像樣的抵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