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部分

這才打多久?還不到三個月!平均每個月十萬的傷亡速度,別說日本,任何一個國家也承受不起。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兩個集團軍全軍覆沒之後,韓國國內會拋起反戰浪潮,韓國當局被迫做出了不再出兵,也不再參與進攻作戰行動的決定。

對日本來說,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韓國的前車之鑑。

彰武會戰之後,日本當局沒有隱瞞戰鬥結果,還大肆宣傳,只不過宣傳重點不是日軍陣亡了多少人,而是中**隊在前線殘酷殺害日軍戰俘,甚至把日軍官兵遺體釘在木樁上。

殺害受傷人員等等。

這些,都是為了激發日本國民的好戰心理。

至於日軍同樣在戰場上殺害被俘的中**人,日本的新聞媒體自然不會大加報道,甚至沒有一家電視臺報道過此類事件。

有意思的是,福田康夫在前線切腹未果的事情也沒有報道。

看樣子,日本已經深受美國影響,或者有所顧忌,不想誼染這些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愚蠢舉動。

總而言之,日本當局把彰武會戰說成了“國恥軍恥”。

如果在美國,肯定會讓絕大部分美國人反思,即這場戰爭到底有沒有意義,是否值得繼續打下去。

不可否認,在日本,也有人反思。

可惜的是,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反思的日本人不佔多數,甚至連少數都算不上。

絕大部分日本人都受到宣傳鼓動,認為政府參與的是一場正義的戰爭。

打擊的是被美國成為,“邪惡核心。

的敵人。

趁此機會,日本當局在六月初透過了擴大範圍的《戰爭動員法案》。

按照該法案,不但日本各大企業要聽從政府安排與排程,全力支援與協助軍事生產,具本國民還得響應政府號召,參軍服役。

該法案透過當日,日本各地就有上百萬年輕人報名參軍。

從這一點也看得出來,日本與韓國有著很大的區別。

從本質上講,韓國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國家。

用軍事上的話來說,就是能打順手仗。

只要戰事不順,肯定越打越糟糕。

日本則不一樣,至少不像韓國那麼脆弱,即便在戰事不順的情況下,也能堅持下來,為勝利做出更大的努力。

與擴大徵兵規模相比,日本當局更重視裝備生產。

要知道,在組建國防軍之前,日本陸上自衛隊只有二十多萬,很多部隊都不滿員,一些部隊甚至只有指揮機構。

軍隊規模較讓日軍嚴重缺乏主戰裝備。

比如讓日本人倍感驕傲的式主戰坦克就只有一千輛,還不到中國陸軍坦克總數的零頭。

而在參加臺海戰爭之前,被日本稱為“全球第一種四代主戰坦克”的舊式還沒有形成戰鬥力。

可以說,日本擴軍的最大障礙就是沒有足夠的裝備。

雖然早在冷戰時期,日本就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裝備儲備體系,許多裝備的實際服役年限遠沒達到設計壽命,提前退役後就被封存起來,以備戰時急需。

比如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所有常規潛艇的服役年限均不到二十年,而設計壽命是三十年小退役後至少能封存二十年,在此期間隨時可以啟用。

問題是,封存的裝備不但落後,而且數量也不會太多。

日本國土面積本來就非常狹又有一億多人,人口密度是中國的三倍以上,加上本土環境保護得非常好,森林覆蓋面積高達七成,日本本土也沒有多少地方用來儲備封存的武器裝備。

從某種意義上講,日軍在東北戰場上的糟糕表現,與嚴重缺乏主戰裝備不無關係。

別說純步兵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