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獲取的情報,對中**隊的作戰物資做出了粗略評估。
此時,在前線作戰的五個集團軍,只有三到五天的作戰物資。
消輕比較嚴重的第六十五集團軍最多隻能堅持三天,而最後投入戰鬥的毒四十集團軍還能堅持五天。
就這點物資也敢發起全面反擊?
帕特里奇不是笨蛋,隨即命令美韓聯軍全面全入防禦狀態。
只要拖上三五天,等到中**隊的作戰物資用光了,反擊自然就會結束。到時候再發起進攻,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美韓聯軍來說,隨著丹東與東港通航,物資補給已經不是問題。
當然,帕特里奇並不知道,羅耀武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美韓聯軍轉入防禦作戰。莊河方向上的壓力頓時降低,戰場主動權轉移到了中**隊的手中。
更重要的是,羅耀武可以從容不迫的選擇主攻方向了。
羅耀武此時要解決的,仍然是把主力放在哪,也就是主要打擊哪支敵軍。
幾乎所有參謀都認為應該重點圍殲第二騎兵師,只要幹掉這支美軍。東北方向上的戰爭就算結束了。
至少在美軍增援部隊到達之前,美韓聯軍只能退守丹東與東港。
問題是,有辦法殲滅第二騎兵師嗎?
暫且不說該師的戰鬥力如何,第七步兵師就跟在後面,而且美韓聯軍已經建立起了從東港到前線的補給通道,第二騎兵師與第七步兵師的處於數峰狀態。要打第二騎兵師,就得同時打第七步兵師。
在投入三個。集團軍的情況下,顯然辦不到。
那麼,有沒有辦法增兵呢?
增兵是沒問題,只是能增派的只有二線部隊。第十五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都在丹東方向上作戰,只要向莊河方向上轉移,美軍就會調整部署。到時候,哪怕是集中五個集團軍也不見得能夠一口氣吃下兩個半美軍師與三個韓軍集團軍。
如果考慮到幾個主力集團軍的狀態都不怎麼樣,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實際上,從一開始,也就是葉振邦提集東西夾擊的作戰想法時,羅耀武就知道,殲滅美軍主力部隊的難度太大了。
這一戰,只能向韓軍下手。
這也是羅耀武在此之前猶豫不決的原因。
主要敵人是美軍,而不是韓軍。就算有把握幹掉一個韓軍集團軍,甚至能夠在此基礎上打殘另外一個韓軍集團軍,可是這會對美韓聯軍造成多大影響?
沒有意義的話,殲滅再多的韓軍都沒用。
結果葉樹那句“此消彼漲”化解了羅耀武的心結。
東北本來就是次要戰場,美軍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第二機步師被打殘、第四步兵師全軍覆沒之後,美軍的戰鬥力大大降低,很多時候不得不讓韓軍去堵槍眼,不然也不會在攻打丹東的時候,把集團軍趕前線。
打殘韓軍不是沒有意義,而是有很大的意義。
真能殲滅一個韓軍集團軍,就能迫使美軍大舉增兵,從而降低東南方向上的壓力。
如果能夠迫使韓國退出戰爭,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明確了這個目的,羅耀武就知道該怎麼打了。
當然,兵力優勢仍然在敵人手裡,畢竟韓軍兩個集團軍有三十多萬人馬,而他投入的兩個集團軍還不到十萬人。
只是打韓軍,羅耀武有絕對把握。
最重要的就是戰場主動權,而要獲取主動權,就得讓美軍由攻轉守。
主攻方向不明,正好起到了這個作用。
隨著美韓聯軍轉入防禦狀態,總攻也就順理成章的開始了。
主力仍然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羅耀武知道第十五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