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穿僧衣。漢
地也有這樣吧,但願不要在我們時代使佛法遭到大違緣,不然我們這麼多
人中,有些遇到大變化時,肯定境界不是很圓滿的,到時可能會轉變的很
多。)當時沒有找到一個僧人,國王只好自己做了一些供養就返回了。大
臣因此在佛塔前發了殊勝的願:以我這次修佛塔的善根,願我生生世世轉
生於富貴之家,將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令佛生歡喜心,於佛教法下出家,
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將來佛示現涅 時;願由我來繼續弘揚佛的
教法。諸比丘,當時的大臣就是現在的迦葉尊者,因他當時發願之故,今
於我教下,令我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位。”此是迦葉和阿難二位尊者承
傳教法的因緣。
(78)能持子
—願力成熟 富家證果
一時,佛在王舍城。城中有一位財富圓滿的德衛峽瑪婆羅門,鄰近
的德衛夏城,有位傑日婆羅門,此二婆羅門關係極為密切。傑日婆羅門娶
舍利為妻,夫妻共同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
夫婦為孩子的降生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為舍利子。德衛峽瑪即能
持婆羅門,與妻子共同生活,也生了一個孩子,取名能持子。他們都用牛
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地餵養著各自的孩子,這兩個孩子如海蓮般地迅速
長大了,他們倆也是同窗共讀,互助互學,論典都基本精通,學業圓滿了。
舍利子進一步博學論典和辯論,十六歲時,許多辯論家都辯敗在他的手下。
後來,他獨自走進森林,隨一外道出了家。待世尊出世後,舍利子和目犍
連對佛法生起了無比的信心,轉依佛門,並在世尊前精進努力,滅盡煩惱,
獲證阿羅漢果位。佛陀分別授記:舍利子為智慧第一,目犍連為神通第一。
能持子後來則作了引勝國王的大臣,經常來往於皇宮,做很多事情。但他
經常恃王權,要挾婆羅門、施主等,斂徵賦稅,暴取民財。此時的舍利子
與能持子是截然不同。能持子已娶妻成家。
此時,舍利子觀察到調化能持子的機緣已成熟,打算去度化他。一
天早晨,舍利子著衣持缽到能持子家裡化緣去。當時,舍利子只見能持子
安坐在馬拉
嘎樹蔭下,指揮人擠奶。正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