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早上三下,晚上四下,喻為‘朝三暮四’!當年,梓潼宮僧眾出入,暮鼓晨鐘,香火旺盛,成為一方朝拜之地。”
走過“梓潼宮”後前面又有一棵較大的紫薇樹,導遊黃桂蓉講解時,形容樹身顏色如肉色,若少女肌膚,還說樹型神奇妖異,當地人稱“哈哈樹”,解釋說是隻要人的手在樹身上輕輕撫摸,整個樹身便“哈哈大笑”起來,吳總等人便也撫摸了一下,只不過樹沒有“哈哈大笑”倒是輕微地抖動了幾下!
走過紫薇樹,一座古墓出現在眼前。導遊黃桂蓉講解道:
“下面我們看到的這座古墓,其主人就是我們提到的叫周國禎的。周國禎是周氏第四代祖先,生於大明萬曆三十年(1605)年,死於大清康熙二十四(1686)年。周國禎系省上房書時中人書,他的思想和主張深刻影響了他的子孫後代。一個地方的文化代代傳承,因而就有了底蘊,說到古寨的耕讀文化,就不能不提到這位周國禎老先生。在周氏發展到周國禎這一代時,已經成為殷實大戶,但恰逢貪官汙吏多如牛毛,土匪猖獗至極,為了保護自己的家業,周國禎步入仕途,走上了當官的道路,官至上省藩署參房。
“康熙年間,遭吳王兵變,地方玉石俱焚,周氏祖先遭其毒害,僅存家丁幾人,唯獨周國禎全家安然無恙。於是他又被派往湖廣經政所任職,妻小留至家中,不幸歸家才幾天時間,妻子和七個兒子相繼而亡。在短短几天時間裡,周國禎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與不幸,他後悔道:‘這是做官的後果!’於是發誓永不做官,於是他將文憑札照收藏起來,朝夕修齋唸佛,廣行佈施,沉浸在莫大的悲痛與悔恨之中。
“當時,直橋河西有位李公好心勸慰,並將自己的小女兒許配給他,在年過六旬之際,卻喜得三子,老來得子讓他欣喜不已,此時,他敬天地,禮神明,救難救急,無善不施。當年,他到洋溪給他最敬重的雷外公拜年,晚上夢中見到三位白髮老人,指給他青龍巖下有一塊陰地,是塊風水寶地,最後他果然得到了這一陰地,作為百年之後的棲息之所。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座墳墓是一座假墳,其實周國禎真正被下葬的地方是青龍巖下的那座巖穴裡,當地人稱之為巖穴葬,那座古墓以一絕壁為天然屏障,周圍由參天大樹覆蓋,色深如黛,渾然一體。
“巖穴前面神奇而又神秘,除了有東西流向的廖賢河外,是那棵玉立河畔懸崖間的倒栽松神奇無比。特別是關於倒栽松的來歷的傳說更是賦予了倒栽松的神秘色彩。傳說是當年周國禎的侄女,在八歲時,因兵荒馬亂,被俘擄至雲南,並許配給張龍,小夫妻倆生下一個兒子名叫文標,在任清代綠營中的武官時,出兵行至思南板橋,他手持母親寫的書信,在不妨礙軍務的情況下到樓上順便尋親,但他卻遭小人陷害,有人向官府稟報說他停兵不前,於是他被責令回到原籍,為幫他籌集路費,周國禎等便變賣田業全力幫助他。
“後來,周國禎尋親至雲南,回來時,背來三棵松樹栽下,相傳這松樹要倒著栽,但唯一活下來的便是懸崖峭壁間的這棵倒栽松。周圍光禿禿的山峰間沒有一棵樹,它卻在這裡經受著千年的風和雨。人們這樣稱讚道:‘它的彎曲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它似乎即將跌進深谷裡,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這棵樹暗示出了一種不屈於壓力的堅強性格。
“樓上古寨中古墓眾多,值得一提的是文林郎古墓。這是周學頤夫妻合葬冢,文林郎為文散官,官居七品,無具體執掌事務,是個閒官,他是一位風流倜儻、才華出眾的文人。大家請看墓聯‘老樹經霜晚節猶貞古幹,奇花醉雨瑤池尚播餘輝’。上聯刻畫了一位儒雅清健的長者形象,下聯‘奇花醉雨’造語驚豔,令人不由豔羨墓中這一對老夫少妻,白女紅顏,恩愛常新;老漢風流倜儻,少婦綽約嫵媚,解語憐人,恍然想見其相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