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中華帝**開始運送大量重灌備上岸。
期間,利布林組織了多次反攻,但均告失敗。
當中華帝**的全部重灌備上岸後。攻勢更是如虎添翼,勢不可擋,短短半天功夫,就佔領了半個新加坡。
利布林頓時唉聲嘆氣。知道大勢已去,新加坡守不住了。在全體英軍表決後,超過半數英軍贊成投降,於是利布林無奈。最終降下了米字旗,向中華帝**投降。
歷時八天的新加坡戰役宣告結束,三萬英軍投降。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整個馬來亞半島被中華帝**佔領,英國在東南亞的最後一個據點被拔除。
當英國人得知新加坡失守後,恐慌情緒進一步蔓延,由於這一次中英戰爭又是英國主動挑起的,所以英國民眾並不支援這場戰爭,結果現在英國海軍慘敗,陸軍先後在關島和新加坡戰場失利,澳洲沿海城市全部淪陷,這些都讓英國民眾無法接受,新上臺的索爾政府面對空前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
如果是索爾政府在政治和軍事壓力下還可以堅持住的話,那麼當經濟崩盤後,英國工人爆發了停戰大罷工,這讓英國政府緊張了,因為這屬於紅色革命範疇,在歐洲資本社會當中,這是一個最大的忌諱,如果非要讓英國政府做出選擇的話,他們寧願割地賠款給中華帝國儘快結束戰爭,也不願意被國內爆發紅色革命。
物價暴漲,戰爭慘敗,工人運動爆發,一場紅色革命醞釀當中,這讓索爾政府和英國貴族們終於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彎下了傲嬌的膝蓋,再次向中華帝國發出了求和請求。
這一次,大英帝國更加卑微,幾乎是跪求中華帝國放過,寧願付出高昂的代價。
訊息傳回紫禁城,李衛國再次召開御前會議,聽取文武百官們的建議。
時至今日,中華帝國周圍四面八方都在打仗,一百萬常備大軍全都上了戰場,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一百萬大軍每天的彈藥物資消耗就是個天文數字,讓中華帝國財政承擔巨大風險,如果不是海軍贏了太平洋戰爭、陸軍取得了關島戰役、新加坡戰役的勝利,恐怕也會釀成民怨沸騰的。
這就是進入文明社會的負面代價,老百姓都有了文化和智商,他們都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如果國家戰敗就會影響他們的切身利益。換做封建時代,老百姓會選擇沉默,只要有口飯吃不餓死就不會反抗政府,但在文明社會下,老百姓智商要求他們不僅僅要捍衛基本生存權利,還要維護既得利益。如果中華帝國吃了敗仗的話,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抨擊政府,然後鬧事。
儘管中華帝國現在不斷取得勝利,可是軍費開支高昂,用於投入國家經濟建設的資金必然就會減少,甚至是倒貼給軍費,這就是屬於影響民生的範疇了,智商不斷提升的中華帝國國民,可不會太老實,他們還要有參政議政的權利,各地方議會是由全國人民選舉產生,代表著基本民意,他們的呼聲也漸漸要求帝國中央政府接受大英帝國的求和請求,儘快結束戰爭,把錢投到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得滿足帝國國民不斷追求富裕生活的願望才行。
中華帝國國民深受幾千年的儒家思想影響,不喜歡戰爭,這也是李衛國從來不主動去侵略其他國家的根本原因。
英國人敏銳的發現了中華帝國的這個弱點,便花費大量金錢收買了一些眾議院議員,讓他們發出呼聲,接受英國的求和請求。
當然,這一切還得看李衛國的態度,他若想繼續打下去,以他的威望,國民不會反對的。不過李衛國也知道什麼時候讓利益最大化,將損失最小化,現在正是時候,於是便同意了英國的求和請求。
於是,中英雙方派出了全權談判大臣進行談判,談判地點並不在中華帝國或者英國,而是在歐洲的瑞士,這是一個永久中立國,自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