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小時30一50元不等,家教的時間也比較自由,容易調整。但隨著各大高校向多學科性或綜合性方向的發展,廣大學生知識面廣,文理兼修,企事業單位青睞大學生,因此可能會提供多樣的、不同形式的、不同要求的崗位。如促銷、企劃、宣傳、電腦設計、公關、禮儀、網頁製作、心理諮詢等。屆時同學們將會有更大的選擇餘地,那麼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勤工儉學機會將大大增加。
3、目的上由單純增加收入轉向提高綜合素質,為未來就業做準備。從任何一個發達國家來看,一個共同的觀點便是:富國不養懶漢。他們國家的大學生非常懂得自食其力,務實已成為他們的習慣準則,他們將勤工儉學視為素質鍛鍊的有效途徑。我國老一輩革命家在20年代初遠涉重洋到歐洲勤工儉學,相當一部分後來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人,這也部分受惠於勤工儉學過程中的素質磨練。因此高校的勤工儉學,將不僅是獲取與增加經濟收入,而應與素質教育相結合,使同學們在勤工儉學的實踐中得到鍛鍊,不但不影響學習,而且還可以互為補充。在教育適應改革開放環境的客觀要求下,在培養未來人才的客觀要求下,在高校幫困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下,勤工儉學工作將會朝素質化、育人化的方向發展。
 ;。。。 ; ; 第五十七章美好歲月之勤工儉學【二】
誠然這是經過量化的狹義的勤工儉學,本來透過勞動來培養廣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勞動創造財富的人生觀,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諸如打掃衛生之類的活動是群體行為,如果冠之以金錢交易,那勢必會形成學生中盲目攀比,炫富,等不良風氣的滋生,因而,如何引導學生健健康康的成長,從小培養正確的愛國、愛家、愛勞動的人生觀,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於是勤工儉學基地應運而生,湖南漢壽太白湖小學校,由四個教學點組成,現有三十九個教學班,學生二千一百八十七人,教職員工六十三人。在駐校工宣隊的幫助下,學校革委會遵照偉大領袖毛爺爺關於“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偉大教導,自力更生建立了學農基地。
這個村響應政府號召給學校劃撥了勤工儉學基地二十餘畝。一九六八年,師生又在十一畝多的沙灘上,苦戰八天,挑出沙石一千多立方米,運進沃土一千五百多車,把這塊沙灘改成了良田。
這一仗打勝了,師生們到遠離學校十幾裡的八百畝沼澤地開闢水田。這裡是一片荊棘叢生、水鏽發臭,人們稱為“老醬缸”的爛泥塘。部分師生看了現場,思想上有些動搖。一小撮階級敵人也從陰溝裡爬出來吹冷風。面對這種情況,革委會組織師生反覆學習毛爺爺的光輝著作“老三篇”,學習大寨貧下中農“三戰狼窩掌”的英雄事蹟,提高了繼續革命的覺悟,增強了戰勝困難的信心。他們在深沒膝蓋的爛泥塘裡,在水涼刺骨的“老醬缸”中,斬荊棘,刨樹根,鏟高崗,填深坑,終於把爛泥塘變成了清水長流的水稻田,長出了“爭氣稻”。
一年多來,他們不怕路程遠,不嫌地塊小,開墾零散荒地二十多塊,共一十二畝,最小地塊只有三分大小。為毛爺爺的《五·七指示》,辦社會主義新型學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養豬積肥多打糧,自力更生建豬場。學校在養豬造圈問題上,也存在著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大多數人主張用自己的雙手建立深坑大圈。有的人貪大求洋,主張花幾千元弄個“合乎規格”的深坑大圈。針對這種思想,他們反覆學習毛爺爺關於大力發展養豬事業的指示和“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的偉大教導,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大家認識到:走《五·七指示》的道路必須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原則,自已動手建大圈。這不僅是節省幾個錢的問題,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