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中鬼怪作祟之說也自是理所當然了。當一種說法被民眾流傳愈盛,不管訊息源的真假,到後來也就似乎與事實更加接近了,於是“木工厭勝”的傳說越傳越神。

最後,民間文學的發展與旺盛也為“木工厭勝”提供了存在的可能性。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它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流傳。我國的民間文學相當發達,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形式,即娛樂和教育了民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某些生活方式,更是培養了一大批講述故事的能手和職業的故事家。在封閉的小農社會,人們在茶餘飯後無事可幹便話家常、講故事,於是關於“木工厭勝”的傳說日益豐富起來。而且越是在封閉的地區,這種傳說越旺盛,人們也更信之為真。

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在其《傳說論》中曾提到關於傳說的演變和可信程度,“這一夥走江湖的工匠,順應著當時古老的傳說,為造就自己家門的聲望、地位,多年來做了很大的努力;這一痕跡不僅在此,在其它地方往往也是可以見到的。”傳說在演變的過程中常常與當時當地的民俗民風緊密結合,從而形成它的“合理的解釋”,即所謂的“傳說合理化”,於是增加了它的可信程度。“木工厭勝”的傳說也是如此,在全國各地都有流傳,但又各有千秋。

原《大木匠》的一些章節

第1章馬木匠

說的是舊時在川渝之地有一個木匠,姓馬,這個馬木匠可不一般,可以說是個奇人。

馬木匠大約出生在晚清時期的1880年,在少年時便已經藝滿出師,年紀輕輕就被圈子內的木匠稱為“大木匠”,在當時,馬木匠是巴蜀木匠派系的扛鼎之人,他不但年紀輕,手藝高,而且品性好,遠近聞名,有口皆碑。

馬木匠年紀輕輕便被人稱為大木匠,僱主們異口同聲說他的手藝出神入化,而一些同行則說他會魯班術,關於他的故事和傳聞很多,但他到底會不會魯班術,這卻只是人們口說相傳,並沒人親眼見到過。

馬木匠的人生經歷充滿了傳奇,他曾經是晚清重臣李鴻章、張之洞的座上客,為張、李兩家祠堂打造過木工,在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段祺瑞都曾做過他的僱主,後來的大軍閥吳佩孚、閻錫山、馮國璋也曾請他打製過寶座,據說在大上海十里洋場一手遮天的杜月笙、黃金榮都和他拜過把子,川中大軍閥劉文輝劉文彩兄弟更把他奉為高賓,讓他長期為劉家做長工。

有這些經歷,和近代史上那許多的名人有過交情,馬木匠一生完全可以衣食無憂,妻妾子孫滿堂,也不用再四海奔波操勞,但他卻打了一輩子光棍,而且堅持靠手藝吃飯,一把年紀了還依然拎著木匠傢伙事走南闖北,並且特立獨行,從不攀附任何一個強權豪門,與他們的交往,僅僅就是僱傭關係,你出錢僱我上門做木工,我完工收錢走人。

木匠行業有句俗語叫“一個木匠不算木匠”,木匠是需要合夥人或是幫手、打下手的,畢竟很多大工程一個木匠接不下來,另外,很多木匠活也不是一個人能幹得了,比如鋸木頭,一個人可能要鋸上大半天,但兩個人拉大鋸,半個時辰就搞定,再比如造房子立柱上樑,幾百斤重的大木頭,一個人如何扛得動?木匠一定得有人幫襯,或是學徒,或是其他的木匠,大家一起幹。

但馬木匠行走江湖,恁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為僱主造房子,打製成套傢俱,哪怕再大的工程,比如為軍閥修造大宗祠,他一個人幹還能保質保量完工,甚至比多個木匠一起幹還要快,而且做工更加考究精美。這就是本事,也叫競爭力!

僱主付他一個人的工錢便能幹完兩個人甚至三個人才能做的活,不請他還請誰?為此,馬木匠一年四季從不缺少豪門大僱主,僱主們排隊等著馬木匠上門是常有的事。自然,眼紅的同行也不少,但不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