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作則。陛下犧牲一點作榜樣,都察院就能慢慢坐大。
等都察院坐大之後,再找一些自己信得過的寒門學子甚至自己的心腹,放進都察院作長官,起到指哪打哪的效果,漸漸地也就能夠完成最終目的。
如此以來,大批次的寒門學子有了去處,能起到監督官員徇私枉法的效果,也算是回答了部分有關吏治和春闈的策問。
雖然幾乎是沒有正面回答多少問題,但林甫相信這一套“言官體系”正是陛下所需要的,比起諸學子對題目表象性的套路回答,自己超脫了時代的見解一定抓住了陛下最本質的需求。
因而林甫略加思索了一番,就動筆在草稿上稍微梳理了一下大綱。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大概組織了一下,按順序寫下了言官這一名詞的概念,初期的選拔要點(選擇比較死板認真的學子),如何建立起言官威信和權力,中期的轉型方案(如何在都察院坐大之後轉型成為削弱權貴勢力的中堅力量),後期的限制政策(在削弱權貴勢力的目的達成之後如何回收都察院權利),以及言官本身在明朝歷史上出現的問題。
寫完了概要之後,林甫對這些要點稍作了一些調整,便開始了答題。
第八十三章 言官制(下)
寫好了概要之後,林甫答卷還是很快的,不到兩個時辰就完成了這篇殿前策論,此刻也才大概下午四點不到,大部分學子還沒有答完試題。
這篇策論主要講的是都察院的改革和寒門士子的用法,對於前世明朝言官體系出現的問題,林甫使用的是可能發生的假設,也就是在結尾的時候用“這方案可能會有某某問題”這種額外延伸的寫法草草的帶過了。
比如言官體系在中後期,可能會有平均質量下降的情況,如果沒有足夠清流的中堅力量,可能言官們就會變成一個投機倒把的群體。
不僅起不到監督大員的作用,反而心甘情願地成為權勢熏天者排除異己的工具,以求上位,以求利益。
比如由於言官們的權力較大,雖然不能夠和沒有犯錯的大員硬著來,但是對於下面的基層官員和老百姓,可能橫徵暴斂,到處搜刮。
再比如,言官們可能以自己隱瞞不奏為條件,和其他官員們做交易,形成新的利益鏈條,就如春闈案一樣,大半個官場沆瀣一氣,監督的被監督的狼狽為奸。
這些都是前世明朝歷史上出現過的問題,林甫雖也有想法改善這些情況,但奈何沒有史料作證,不知道效果會如何,如此重要的場合不敢貿然嘗試。
再加上字數也的確緊張,於是著重寫了都察院的改革以及寒門士子的利用。只在結尾提及了這些可能的危險。
畢竟陛下現在的需求是利用寒門子弟打壓權貴,這些言官體系的問題也都是明朝中後期的事情,那都是百年之後了,輪不到這麼早操心。
再說了,林甫心中暗想,我死了之後,哪管他洪水滔天啊?到時候時過境遷,他林甫也不在了,一兩百年後言官體系出了問題,也賴不到他頭上,他也不在乎。
可以說言官體系是很好的方案,但是這個方案需要這些言官們具有相當高的個人素質。
因為言官要直言勸諫,這勸的都是一品二品的大員,乃至陛下。
需要以七品的身份和這些大人物們在朝堂上正面打擂臺。雖然名義上說言官議事無罪,但心裡總是犯憷的。
就比如前世皇帝也曾經幹過把言官調離崗位,再下黑手這等掩耳盜鈴的事情。
所以需要皇帝帶頭表率,以身作則樹立起都察院的權威而不是現在這個花瓶都察院。
過了兩三年之後,都察院地位上升,便可以開始著手慢慢清理陛下不想看到的勢力。
而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陛下信得過,又能服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