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9部分

食言自肥,恢復了明朝剿餉,加賦五百多萬兩。”

這樣算來,清初號稱是廢除了三餉的加派,但事實上,遼餉的一分二厘,只是免除了三厘,改以九厘銀為名繼續徵收,並明確寫進了《賦役全書》,而其他加派更是換個名目多次執行。

“根據賬冊統計,江西一省,遼餉共計三十六萬一千三十六兩一錢四分四厘。”

遼餉的加派,這是明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甲申鉅變,大順喊出了三年免徵的口號,在攻入北京之初受到了很大的期待。清軍入關,口號上也是廢除三餉,拉攏民心。而弘光一朝,崇禎十七年的練餉不僅要徵收,此後的遼餉也是絕不免除。

一出一進,民心上就失了大半,清軍南下時的那般摧枯拉朽,豈曰無因?

弘光朝滅,滿清換了個名目繼續徵收萬時期的遼餉,而明廷這邊,稅賦混亂非常,再兼軍閥割據,行政、養兵、貪汙,種種原因算下來,可以說這項加派在全國範圍內也沒有真正得到免除。

陳文殺入金華府之後,由於養兵的需要,並沒有減免滿清在金華府的稅賦,九厘銀始終存在。

浙東的糧食平均畝產在每畝地三到四石,按照當前糧價也就是三到四兩銀子,對於自耕農而言,這裡面會被糧商盤剝走一部分,但是多出的三百到四百分之一遼餉加派,百姓還是活得下去的。例如明末三餉俱在時,南方的農民起義力量依舊小的可憐,正是因為南方自身的富庶導致了百姓即便是在官府的貪汙和士紳的攤派下,也還是能夠活得下去的。

在浙江的這幾年,陳文雖然沒有免除加派,但是對吏治的大力嚴肅,隨著浙江的吏治在幾次三番的清查後已經大幅度轉好,不斷的嚴查使得亂收費現象大幅度降低,普通百姓受到加派的影響隨之大幅度降低。沒有加派當然更好,但是至少現在也沒出過官逼民反的事情,頂多就是官吏、士紳不滿。

“榮參議的意思是徹底減免遼餉?”

減免賦稅,陳文在浙江幾乎每年都會做,針對的則是受災的地區。在江西,今年的夏秋兩稅也已經免除,財政上的壓力完全由浙江以及繳獲和抄沒諸如劉光弼、蔡士英這等必殺的滿清官員的家產支撐。如果再行減免那繼承自金華府的九厘遼餉,對於今天依舊緊張的財政來說也將是難以承受的。

“下官並非此意,以下官愚見,只要監察和處罰的力度夠大,各府縣官員不敢胡亂收費,百姓的壓力不會太大。至於下官想要說的,卻是另一件事情。”

“哦?”

“據下官所知,我大明官員的考成比例不等,但是稅賦徵收卻很少有足額的。但是虜廷對考成極其嚴格,必須足額徵收,而且還要追繳此前拖欠的稅賦,比如金聲恆反正期間的稅賦,韃子在鎮壓過後就進行了追繳。”

“原來如此。”

“下官建議,嚴禁各府縣官吏借追繳為名盤剝百姓。”

追繳就是變相的加稅,雖說兩蹶名王及岔路口一戰後,滿清破天荒的展開了對一些受災地區的減免賦稅政策,但是從滿清朝廷到地方官員,追繳卻是從沒有停歇過的。

陳文在浙江,此前也追繳過一些士紳拖欠的稅賦,當時是在他們偷稅漏稅的情況下,設計兩條路給了他們要不簽署協議,以後絕不偷稅漏稅,否則就以家產抵稅;要不就追繳年積欠,交不上來更是要免除功名,從此就跟優免無關了。

此法一出,雖說是反對聲巨大,但是在陳文這個對士紳來說越來越恐怖的名字面前,基本上不是簽署了協議,就是繳納了積欠。說到底,明廷的優免政策還是他們絕不願割捨的,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免除幾十米到幾千畝不等田土的稅賦,不是說著玩的。

“《江西邸報》的準備工作進行如何了?”

陳文並沒有對榮虔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