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七章 勝利在望!【第三更!求全訂!求月票!】

而且最關鍵的是,紅薯的種植土地根本沒有那麼挑剔,缺水的沙地都能種植,那些砂岩山上同樣能種植。

凡是水稻和小麥看不上眼的土地,基本上就沒有紅薯不能種的!

偏遠山區的人,就靠著紅薯才能繁衍生機的。

這是什麼概念?

這就農作物界的老黃牛!

不挑吃、不嬌氣、產量多、一身都是寶!!

只要紅薯推廣了出去,哪怕只能出產四五千斤,也相當於耕種土地增加八倍左右!

現代人說紅薯吃了脹氣、愛打屁等等缺點,不喜歡,但古代人還挑什麼挑?

能使勁兒吃飽的食物,能讓一家人不捱餓的食物,這就是天賜的寶貝呀!

我大清不就是因為有了紅薯、土豆和玉米,尤其是紅薯打頭之後,人口才從明末的四千萬,一下子暴漲到了五億嗎?

要不是太平天國、捻軍等等作亂,使得長江以南的人口減少了一億多,到了清朝滅亡時,我國人口能暴漲到六七億。

清朝可不富裕,他們根本不懂得做生意,需要供養的旗人數量眾多,海外貿易也非常差,比起明朝都差得遠,更別說和我大宋比較了。

他們憑什麼養活這麼多人口?

不就是因為有了這些高產量的農作物支撐嘛!

清朝時期,甘肅、陝西、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就是因為紅薯這些的種植,才漸漸變得人口多了的。

不然在歷史上很多時期,這些省份的人口加起來,都沒有江南三省多。

紅薯真正產量的這個秘密,目前只有柳銘淇才曉得。

他忍住了去點醒於徵的衝動。

這種驚駭不應該用在他們的身上,而是要用在皇上和朝廷大佬們的身上。

柳銘淇很是期待,在他們看到紅薯的收成之後,會是怎麼樣一個表情?

……

注:《漢書·食貨志》引用戰國李悝的原話:“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畝)歲收一石半。”畝數和產糧換算,大概相當於如今的畝產量126斤上下。

宋仁宗時,范仲淹在奏議《答手詔條陳十事》中說:“臣知蘇州,田出稅者三萬四千頃,中稔之利,每畝得米二石至三石。”畝數和產糧換算,大概相當於如今的畝產量360斤上下。

有書說,清朝水稻畝產量達到了接近900斤,那是因為他們算的一年種植2季,加在一起的。不過清朝450斤畝產量還是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