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
有人說,既然西康不適合人們種植糧食,但又有軍事的需求,便光是修建關卡守衛就好嘛,為什麼還要平民百姓住在那裡,白白的浪費消耗運送糧食?
第一個,民眾住在哪裡是千百年來自然形成的,你要讓那麼兩百來萬西康人走出來,在四川生活,他們肯定不願意。
然後第二個原因,他們即便走出來,四川人願意幹?願意讓他們來侵佔自己的土地?不可能嘛!
最後一個原因,朝廷也希望西康這些地方有點人煙,以便作為對邊軍的積極補充,不然只有邊軍在那邊,很容易生活不下去——因為根本沒有煙火氣息。
再說了,邊軍大部分的人員都是要就地選拔的。
如果你把四川人選到西康邊境去打仗,饒是川人善戰,他們也恐怕不會那麼死拼吧?
換做西康人自己來守城那就不一樣了。
後面就是我的妻子兒女父母,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能退嗎?我敢退嗎?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西北三省、遼寧必須要有人口的原因了。
所以西康省的兩百多萬人口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邊軍家屬,都是吃他們的軍糧的。
人家男人在外面辛苦的守邊疆賣命,結果你在後面連糧食都不給老子的家人吃飽,你說邊軍會怎麼想?
天下苦秦久矣!
搞不好他們勾結吐蕃或者回鶻部落就反了。
因此,哪怕是朝廷這些年再艱苦,都從來沒有調過四川一顆糧食。
就去年兩湖蝗災那麼厲害和慘烈,朝廷也是捨近求遠的從江南調集糧。
現在輪到四川受災,自然是要竭盡全力救助。
南宮忌的說法,獲得了在場大臣們的大致方向同意。
不過翰林院掌院學士馮玉強卻有細節上的不同:“麩糠是必須要兌換的,但運送往邊疆地區,絕對不能全是麩糠,將士們會寒心的……一半糧食一半麩糠吧!”
“嗯,馮大人的這話我很贊同。”副相馬浩秋道:“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撫慰他們的恐慌情緒。單是靠麩糠,只能保命而已,哪裡能戰鬥?”
看吧!
這就是差別。
去年兩湖地區受災,大臣們都同意了柳銘淇的餿主意,用麩糠粥來救人,讓民眾們去買更便宜的麩糠來做飯吃,保住性命。
包括現在劉仁懷那邊也是如此,肯定是麩糠佔據了絕大多數,有多少麩糠他就要發多少麩糠,保命要緊。
但邊疆地區就不一樣了。
那邊是要守護邊疆的,是要和兇狠的草原部落打仗的。
天天喝麩糠粥,就好像叫他們天天吃土豆和紅薯一樣,全身耙軟,根本沒有力量,哪裡打得過身強力壯的敵人?
這就跟我大清末年的時候,為什麼戰鬥力奇差?
你去看看那個時候外國人給清軍照相的照片,跟現在十二三歲的小孩子一樣的身高和身體,這樣的軍士能打仗嗎?
同理,當倭寇再次入侵的時候,連中x軍都是瘦小瘦弱,怎麼去和禽獸們拼殺?
都不說什麼武器落後了,身體素質人家一個就能頂我們四五個,那真不是吹的!
但到了二十一世紀,你再看我們和東洋人的身體素質比較?
不說一個人打他們十個,一個人打兩三個是沒問題的。
這就是吃飯和營養的重要性。
我大宋和大明亡就亡在這上面,軍士就跟豬狗奴隸一樣,你說這樣的軍隊能保家衛國?
笑話!
大康朝就是吸取了前朝的這個教訓,每年禁軍、邊軍、駐軍的糧食和俸祿是發得足足的,不敢有半點怠慢。
“如果是這樣,朝廷就需要給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