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一年能總共補充兩萬匹駿馬上下。
然後帝國所有其它的邊軍、守備軍,包括遍佈全國的驛站,共得兩萬匹。
是不是以為這樣一年幾萬匹、兩年十來萬匹……年之內就能湊成一支騎兵大軍,直接衝進草原找那些蠻子算賬?
有這種想法的人太天真了。
他們忘記了馬匹還是有損耗的。
年齡大了不能服役,年齡小了不能過度使用,訓練也會受傷,出任務的時候還是有損傷……等等。
基本上每年補充的馬匹,只能說略比需要剔除的馬匹多一成。
一成就是六千匹。
可別小看了這麼六千匹,這還是大康努力了十幾二十年才得到的成果。
在這其中,怡王府每年帶回來的三千匹駿馬功不可沒。
如若不是它們的體質強健,繁衍出來的馬匹也同樣健康成長,大康的軍用駿馬絕對不會增長得這麼快。
當然這些駿馬也不是說就宰掉吃肉了,它們還可以在普通的政務之中發揮作用,在民間發揮運輸作用。
這些駿馬賣出去的收入,倒是能反過來補貼一番馬政花費的巨大財力。
但是,無論是軍中還是民間,駿馬的缺口還是巨大的。
毫不誇張的說,一口氣買一百萬匹駿馬,分到帝國的各個行業角落,也是轉眼就會被吸收乾淨,根本不會形成任何的浪費。
就拿軍中來講,現在唯一能實現一騎雙馬的,只有皇帝的親軍羽林衛。
羽林衛自從上一次栽了大跟頭,兩千人損失殆盡後,他們發瘋一樣的自我訓練,素質遠超其它禁軍將士,所以才能在朝中公議的時候得到了一騎雙馬的殊榮。
換了別的野戰禁軍六衛,平均也僅僅只有一萬左右的騎兵,才一萬匹馬。
每年還不到三千匹駿馬的補充,最多能讓他們擁有一千來匹的機動額度,以備不時之需。
就這樣的馬匹儲備,大家平日裡訓練的時候都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毀了馬兒,到時候補充不上來,自己只能淪為步兵。
面對這種局面,皇帝和幾位丞相已經好幾次的找了怡王,希望他們能儘快有所突破,以便能打造更多更優秀的騎兵隊伍。
可是……
龔楚信嘆了一口氣。
想要引進更多的駿馬,又談何容易呀!
……
注:據高壽仙先生《明朝萬曆年間京城(替換)的物價和工資》一書中,萬曆20年、37年,京城裡,口徑2尺的鐵鍋價格約為025兩銀子一口,口徑4尺的燒湯大鐵鍋是05兩一口。
考慮到京城的日常用品從來都不是最貴,大鐵鍋到了西北邊遠少鐵地區賣到2兩一個也不為過——畢竟明朝245個鐵礦之中,南方就佔據了175個,再除去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西北鐵礦產出幾乎忽略不算,別人運鐵鍋過來賣,沿途耗費、人員薪酬、利潤算計等加在一起,2兩銀子不貴。
如果再翻到草原上,攜帶這樣的違禁品還冒殺頭風險,價格漲價10倍到20兩1口鐵鍋,應該不是什麼天方夜譚。
同理,草原上的駿馬在邊境馬市和中原朝廷交易的時候是5-7兩銀子一匹,這個價格同樣是對外的,他們自己部落之間在草原上交易的價格遠遠要低不少,2-3兩不算離譜。
故而以上述兩種商品價格和交易地點,設定10匹駿馬換1口鐵鍋,且是在可以換100口鐵鍋的前提下,合理性推論來源於此,敬請諸公知曉。(後面會詳細說一下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