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層面來說,接下來的三十年,坦克還是陸軍最主流的裝備,也是整體價值逐步增加的一種高附加值武器裝備,王燁當初要搞重型柴油機,一方面是想要發展農機和工程機械,一方面就是想要搞坦克。
畢竟這玩意兒號稱陸戰之王,是未來二十年戰爭的主力,市場需求量大,出口是非常掙錢的。
而且伊伊戰爭馬上就會迎來高潮,他們對於坦克的需求越來越多,在美國和蘇聯雙方保持克制,希望停火的共同目標下,雙方都不再給伊伊兩國出口坦克,最後這個任務,就落到了洛揚一拖和寶頭二機頭上,可以說,結結實實的賺了一大筆!
甚至需求最高的時候,這兩個廠子都根本不能滿足,那王燁用自己的“拖拉機”去填填縫兒,不過分吧?
其次從國內的角度來說,也是缺乏強大的主戰坦克的。
現如今國內主流的坦克炮,分別是老59上面的100毫米膛線炮、改進的100毫米滑膛炮技術、引進奧地利技術的105毫米膛線炮,消化後升級的105毫米膛線炮,再次升級的105毫米線膛炮。
在正常的歷史上,明年部隊會透過某些秘密渠道和方式,從羅馬尼亞獲得一臺t-72坦克,而且還是早期型號,並非現在印度已經開始追求的t-72a型號,然後才接觸到了125毫米坦克炮,又因為後續和德國的萊茵金屬公司接觸時,對方拒絕了我們關於120毫米坦克炮相關的接洽和合作方案,於是最終確定發展125毫米坦克炮。
而直到92年,首款裝備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和自動裝彈機的坦克822ap才正式面世,並且出口到了巴基斯坦,用於協助他們對抗來自印度t-72坦克的威脅,至於國內坦克裝備125口徑的大炮,那就是更後面的事情了。
正是因為如此。
所以王燁決定直接大力出奇跡,一步到位先搞130毫米的超級口徑坦克炮,這也是40年之後,坦克發展的最終潮流之一,畢竟大家隨著“矛”和“盾”的發展,從均質裝甲到複合裝甲,再到反應裝甲,防禦越來越強,進而導致坦克炮的口徑越來越大,如此一來,那還搞什麼小口徑,直接上大的!
而現如今,直接掏出來130毫米口徑坦克炮的目的,或者說好處,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在製造工業不那麼先進的情況下,在不考慮機動性的情況下,無論對面的是哪國的坦克,都能做到一炮打穿,送它直接上西天!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雖然坦克的科技化和數字化一直在推進,各種坦克戰術層出不窮,但是對於全球範圍內的絕大部分戰場,其實這種效能屬於“溢位”的,客戶根本玩不轉,如此情況下,王燁的坦克設計思路,逐漸和美國的“a-10疣豬”攻擊機設計思路發生了重合,那就是坦克的本質,是買炮送拖拉機!
只要這門坦克炮足夠強,裝甲差不多就行、機動能力差不多就行、移動中射擊能力有沒有無所謂、只要站穩能射準能打穿就可以了,反正坦克到了客戶手中,要麼就是橫推、要麼就是掩護埋伏偷襲、要麼就是打造成炮兵陣地,反正高階戰術他們玩不轉,花裡胡哨的功能太多沒有叼用!
只要最關鍵的效能描述出來,王燁確定一定以及肯定,自己的拖拉機抗大炮,一定會暢銷的!
那就是:擁有這門大炮,你可以打穿所有坦克!
或者說:給你一次開火的機會,敵人必死無疑!
這樣的效能,對於客戶而言就足夠了,至於更高的水平,那就是國內的問題了,反正在精力有限時間有限的時候,把最關鍵最核心的先搞出來,絕對沒有錯,而坦克最核心的,肯定不是防禦,而是那門大炮!
甚至最後這玩意兒叫不叫坦克,王燁覺得都不重要,哪怕叫自行反坦克炮,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