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儒教也夠尊崇。
對讀書人夠優待,夠寬容。四川有個老秀才,考了幾十年都考不上舉人,於是寫了一首詩大發牢騷,其中就有“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的紅果果的造反詩句。
這要是在我大清,肯定會被株連九族,滿門抄斬。但宋仁宗卻很理解讀書人的心裡,認為這是個考不上科舉的老秀才的牢騷話,因此不但沒有懲罰他,還給他官做。
但光有這些特質,固然符合讀書人理想中的皇帝的標準,但卻無法當好皇帝,也無法充分履行皇帝的職責。
第125章 吐槽宋仁宗
事實上,在他當皇帝的42年中,宋朝雖然總體上是太平盛世,但危機已經在醞釀當中,小小的西夏徹底做大,並且還逼迫宋朝也送給他歲幣。
就如同後來十九世紀,我大清被英法揍趴下後,連小小的葡萄牙、荷蘭、比利時也能來大清佔便宜,獲得各種特權。
史載,仁宗一朝對外雖無重大戰爭,對內亦無重大革新。“慶曆新政”因為阻力較大,僅僅一年多就終止了。
在段宇鍾看來,在宋仁宗當皇帝的42年時間裡,宋朝只是勉力維持,空自浪費了幾十年總體和平的時機,危機卻沒有得到解決。
反而使“冗官、冗費,冗兵”三冗問題愈演愈烈,並以擊鼓傳花的形式保留下來遺留給後來的皇帝。
就像後世天朝前任的江胡二人,乃至太宗一樣,以“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為名,將問題留給後來的領導許大大。
許大大上臺之後,打老虎,打蒼蠅,雷厲風行,也得罪了很多人。
也許後世許大大的名聲還不如濤哥,他反貪就算成功了,也會如秦皇漢武,明太祖和天朝太祖一樣,在某些正史中留下惡名。
但人生在世,與其庸懦,不如轟轟烈烈。李清照一介女流,尚且知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何況掌握億兆百姓命運的皇帝,豈能不奮發圖強,建功立業,“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歷史上,庸懦的皇帝很多,大多留下了惡名。但宋仁宗因為處於承平之世,性情文弱溫厚,足夠善良,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那段時期的名臣也很多,因而在歷史上留下了美名。
以至於讓人忽略了他庸懦的一面。如同宋仁宗這樣,當皇帝當得如此窩囊的皇帝,實在很少見。
據歷史記載,宋仁宗晚上想吃羊肉,但卻強忍著,還說,“如果他要了這一次,以**裡就會天天宰羊備著,太過浪費。”
還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時不時的就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麼。
仁宗回宮後,著急的對嬪妃說到:“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仁宗“為什麼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
仁宗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如果我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
看到這,段宇鍾忍不住吐槽:“尼瑪,貴為皇帝,喝水吃飯、飲食起居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也不能管好太監,讓他們做好。
這豈不是連家都不能齊,何談治國?他後世所謂治國及美名,也只是無限地縱容儒教知識分子所得的回報而已。”
關於宋仁宗的“仁”,除了歷代文人讚頌外,還有一個故事。
據說宋仁宗去世後,就連訃告送到遼國時,竟“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
遼國的皇帝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史載遼道宗“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也就是說,耶律洪基也想生在宋朝,當一個宋仁宗的都虞侯的小官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