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鍾當上皇帝后,大理皇室與相國高氏的關係竟然全所未有地融洽。
段宇鍾作為皇帝幾乎放棄了一切政治權力。只是作為一個象徵存在,完美地扮演著自己的傀儡角色,心裡沒有任何不快。
而相國高氏一方面知道段宇鐘有較強的個人武力,在烏蠻三十七部中也有較大的影響力。因此不敢輕侮。
而且,他暫時也不打算篡位,因此。他也樂得對段宇鍾保持表面上的尊重。
而段宇鍾因為有仙山在手,也有三十八部的支援,經濟上從來都很寬裕,在方面限制他的意義也不大,因此,大理皇室該得的部分,高升泰也從不刻意剋扣。
本來,要是別的傀儡皇帝,有了仙山這樣的法寶,有了不受權臣控制的經濟來源,那麼自然是趕緊用這些財物招兵買馬,積蓄實力,以奪回權力。
但段宇鍾是個“沒心”的,段正明兩兄弟歷史上當了皇帝,都被高升泰父子限制得死死的,如今他們還只是兩個不到二十歲的藩王,自然更鬥不過他們。
而且段正明兄弟如同大理國曆代皇族子弟一樣,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對於當和尚的**還強過當皇帝的**,能當上王爺,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因此,這兩年,大理國內部無事,這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好事,但這對於一出生就很不平凡,被高僧斷定命格貴不可言,而且志向遠大的高升泰而言,卻並非好事。
因為國家無事,也就體現不出他這個相國的重要性,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辛苦地操勞國事,不但沒有段宇鍾降服蛟龍這件事引人注目,而且容易得罪人。
而段宇鍾從他剛出現在這個世界那一刻起,就充滿傳奇色彩,他身上與生俱來的法寶、神通,又讓他擁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和強大的個人武力。
因此高升泰就算想效法古往今來的權臣,限制傀儡皇帝的自由,抹黑傀儡皇帝的名聲,也無法做到。
自從段宇鍾降服蛟龍後,他發覺,要是再這樣平靜下去,他一生也就止步於大理國相國之位了。
甚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保不齊哪天段宇鍾真的開竅了,那高氏可就危險了,畢竟沒有哪個聰明而又實力強大的人甘願當傀儡。
因此,這次苗疆軍隊大舉出動,進攻盤王部,雖然盤王部理論上還不是大理國的子民,戰爭也還在境外;
但為了發揮他擅長的文治武功,為了與段宇鍾爭奪在烏蒙三十七部中的威望和影響力,高升泰還是毅然決然地出動了10萬大理國精銳。
為了萬無一失,他讓十萬精兵去對付十萬全民皆兵的苗疆烏合之眾還覺得不保險,自己也親自出馬了。
再說,他們高氏與段氏明爭暗鬥了幾十年,當段宇鍾放棄一切權力後,卻僅憑降服蛟龍這一秀個人武力和個人魅力的事件,就讓他在大理國民眾心中的皇帝地位穩如泰山。
逼得志向遠大的高升泰,也只能想方設法秀個人魅力,而抵禦外侮和開疆拓土,無疑是大漲威望的好事。
恰好,苗疆雖然名義上屬於大宋,但其民桀驁不馴、其地窮山惡水,大宋也一直為之頭疼。
加上現在大宋因為王安石變法而陷入黨爭之中(歷史有強大的慣性,這個時空,儘管段宇鍾已經改變了很多歷史,但王安石變法這個大事還是發生了),想必也無暇顧及苗疆。
而不必考慮大宋,那麼苗疆對於大理國而言,就是個軟柿子,而苗疆主動進攻大理國的盟友,大理國出兵,也有道義的優勢。
因此,高升泰就帶著十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遠征苗疆了。
本以為這是一趟“牛刀殺雞”的輕鬆旅程,沒想到一個月後,噩耗傳來,10萬大軍全部被包圍在苗疆,危在旦夕,高升泰不得不向段宇鍾求援。
本來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