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定。”
諸葛瑾聽得一陣心驚肉跳,接檄文觀看。其文寫道。
“孤曹孟德,近承帝命,掃蕩天下亂賊。劉玄德雖為漢室宗親,但卻以其假仁假義,迷惑天下,賺得荊州。孤知其野心,早有剷除jiān賊之心。幸蒙聖上厚恩,時下天下亂勢將定,料想劉玄德在荊州猖獗多時,其勢漸大,不可不急除之。孤麾下雄兵百萬,上將千員,荊州之地覆手可得。今孤已點兵二十萬餘,聚於宛縣,旦夕出兵征伐。
孤知江東孫氏一家世代豪傑,吳侯更有昔年項籍之風。若吳侯願與孤聯手,不及數月,荊州便可破之。戰事早了,實乃荊州百姓之幸也。即時,孤定將吳侯功德報予朝廷,為吳侯分得江夏、南郡之地也。曹孫兩家,永結盟好。幸勿觀望,賜迴音。”
此時,劉曄聽從曹cāo吩咐,靜觀其變,並無早早說之兩家聯姻之事,待得孫策如何回覆後,再與其說之。
諸葛瑾看畢,不覺打了一個寒戰,若曹孫兩家聯盟,荊州必破無矣。諸葛瑾心中一緊,忙向孫策問道。
“不知主公尊意若何?”
孫策笑了笑,與周瑜對視一眼,然後又與諸葛瑾笑道。
“事關重大,未有定論。依子瑜之見,該之若何?”
諸葛瑾腦念電轉,忙拱手拜道。
“曹cāo乃世之梟雄,勢鼎天下,若他伐得荊州,以其野心,遲早必兵犯我東吳之境。若主公與其結盟,實乃與虎為謀也。依我之見,何不聯合荊州之眾,使南北相持,我等於中取利,有何不可?若曹軍勝,我等而從長沙、桂陽出兵,以取荊州之地。若劉軍勝,則我乘勢出兵合肥,以取豫、徐二州!!!”
諸葛瑾此言一落,可謂是驚豔四座,更是與先前周瑜獻與孫策之計,不謀而合。孫策聽言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子瑜此論甚高。但如何得荊州人到?”
諸葛瑾聽言大喜,正yu告之其弟諸葛亮已到江東之事。就在此時,張昭出席而道。
“且慢!!曹cāo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徵四方,我等拒之,實為名理不順也。且我江東不過擁有三十萬餘甲士,曹軍人多勢眾,猛將如雲,勢不可敵。以愚之計,不如納降,為萬安之策。如此一來,曹cāo得我江東所助,不ri將破荊州,即時天下大勢盡落曹氏之手,不出三年,天下既定,亦為天下百姓之幸也!”
江東大多謀士,似乎皆懼曹cāo,唯恐孫策之擇,惹怒曹cāo,以致將來戰火傾覆江東,齊聲喝道。
“子布之言,正合天意。還望主公三思!!!”
孫策聽言冷笑不止,充滿霸氣的雙眸,睨視著堂下眾臣。堂內氣氛猝然變得詭異死寂。須臾‘嘭’的一聲巨響,孫策以掌猛拍奏案,‘嘩啦’的一聲,整張奏案頓時碎裂開來。張昭還有江東眾臣子皆覺心臟被一巨錘轟擊,大驚失sè。
孫策忿然起身,霸氣凌然,凝聲大喝。
“我父孫文臺,一世豪傑,於亂世中,與天下各地諸侯逐鹿中原,率我江東兒郎捨命拼搏,建功立業,方得時下我江東基業。為此,我父更慘死於黃漢升之手!一統天下,使我東吳孫氏,位登人龍之尊,乃我父一生之宏願!我身為人子,今ri卻要將我父一生基業,拱手讓人,將來九泉之下,如何有面目見我父之尊靈!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你等身為東吳臣子,食我東吳之祿,卻反教我降於曹cāo,實在荒謬至極!!!”
孫策此言一落,張昭等江東眾臣頓時臉sè一片煞白,各個皆滿臉愧sè。此時魯肅神sè坦蕩,出席諫道。
“諸公所言,實有私心,深誤主公。眾人皆可降曹cāo,惟主公不可降曹cāo。”
魯肅此言,說得一些人一陣心驚膽跳。剛才勸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