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3部分

國一直是銀本位國家,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銀本位制國家。

從19世紀晚期到1931年,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19世紀20年代早期,金本位制構成了國際貨幣關係的基本框架。大多數國家可以在要求支付時將通貨換成一定數量的黃金並在固定匯率基礎上形成跨國聯絡。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則是唯一一個以白銀作為一國貨幣體系基礎的國家,這使得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當中獨樹一幟,但並未和這一體系隔絕不通。一方面,在中國之外,白銀作為一宗國際貿易商品,其價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會顧及中國經濟,另一方面,中國的外匯交易,也就是銀本位的中國貨幣和外國貨幣的貿易並不受什麼控制。中國的金融市場就這樣同世界的白銀市場緊密聯絡起來,中國的匯率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國際銀價變化的影響。…;

在世界性的“大蕭條”發生後,中國在其中的特殊經歷凸顯了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獨特地位。從1929年到1933年,世界上多數地方正在遭受嚴重的通貨緊縮的時候,只有銀本位制的中國沒有經歷大規模的物價下跌,因為國際市場上白銀的價格相對金本位貨幣嚴重下降,使中國避免了“大蕭條”最初的兩年的不利影響。

從19世紀中葉開始,世界主要國家逐漸採用金本位制導致白銀供應持續增加,白銀價格呈現螺旋式下跌,白銀貶值所導致的低匯率在大蕭條之前長期促進了銀本位中國的出口和中國沿海及內陸地區的工業化發展,中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繁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自鴉片戰爭後就開始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到20世紀30年代時中國的經濟開放度已經非常高。

國際銀價在1929年開始連續四年下跌,其價值幾乎跌去了一半。由於中國是銀本位國家,銀價相對於金價的下降,其作用相當於中國貨幣的匯率相對於金本位國家的一次貶值,按照金價衡量的中國產品價格比從前更加便宜,從而有利於中國的淨出口。在這一時期,當主要西方國家紛紛恢復到金本位時(1929年除了一些拉美和亞洲國家,幾乎所有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加入了金本位集團),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實行銀本位的大國,使得自己一定程度上隔離於世界經濟的蕭條之外,並且出現了短暫的繁榮。但1929至1931年銀本位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短暫繁榮在1931年秋天逆轉,到1931年,世界各國因大蕭條的衝擊而相繼放棄了金本位。1931年英國率先放棄金本位制,這一年的9月英鎊脫離金本位,1932年日元脫離金本位,1933年美國放棄金本位,此時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放棄了金本位,使銀價在1932年以後也從下降的趨勢轉為上升,匯率升值的結果是中國出口貿易1931年後開始急劇下降。

對於銀價上漲帶來的後果,無論是穿越者楊朔銘還是身處這個時代的梁士詒,都知道得相當清楚。

白銀價格上漲一方面將導致中國商品出口競爭力全無,小農經濟瀕臨破產,城市工業蕭條,並造成白銀大量外流,逐漸形成貿易逆差。另一方面,大量的資金從實業經濟中退出湧進銀行和樓市,造成房地產和金融業表面的繁榮,而隨著資產價格大跌,表面繁榮支撐起的銀行信貸則會陷入資產泡沫的黑洞,房地產的崩盤將劇烈震盪中國的金融市場。

白銀大漲——出口受損白銀外流——企業倒閉物價下跌——資產縮水——銀行信貸抵押資不抵債——房地產暴跌——房租暴跌——房地產泡沫崩潰——金融動盪——銀行倒閉——經濟危機加劇——社會危機加劇……這危險的一環扣一環,將成為中國頭上的絞索,絞殺中國的現代化近程!

“不是有買賣白銀的協定麼?他們怎麼可以就這樣的出爾反爾?”梁士詒有些抓狂的大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