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2部分

“哦。”俞飛白有些失望。不過也十分高興:“挖到最好,畢竟聽說邙山上的陵墓,可謂是十墓有九墓空。就怕這裡也被盜挖,那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不僅是十墓九空,甚至十墓十空的情況也有。”說到這個話題,侯老臉上的笑容一斂,取而代之是深深的憂愁。

十墓十空,這並不是誇大其詞。畢竟從漢代開始,王侯陵墓被盜挖的情況就屢見不鮮了。據說東漢光武帝劉秀,就是在長安附近拜謁西漢先帝諸陵時,目睹了厚葬成風的西漢帝陵被盜掘的慘狀,於是詔令天下,實行簡葬。

直到後來,劉秀坐穩了江山,開始修築自己陵墓之時,仍然擔心若營建的帝陵過於招搖,難逃後世盜掘的厄運。實際上劉秀很有先見之明,他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

東漢末年,三國之前,作為一方霸主的曹操為了籌措軍費物資,直接在古代的王公陵墓上動腦筋。也不僅是他,當時的諸侯,董卓、袁紹等人,還包括黃巾軍、黑山軍之類的,或多或少都幹過這種缺德事。

在曹操沒有成為北方霸方之前,洛陽一帶是西涼軍閥的地盤。武夫出身的軍閥,吃相可沒有曹操那麼講究,示意手下秘密行動,要注意影響。對於西涼軍來說,面子禮節都是虛的,實際的好處才最重要。

董卓西撒長安的時候,直接把洛陽毀於一炬,那麼他的手下撈不到好處,自然把目標落在邙山中的陵墓之中,這應該是邙山墓群第一次受到嚴重的破壞。

然而歷史總是在不斷的重複上演,由亂歸治之後,帝王將相也不吸取教訓,又繼續在邙山上修陵結墓,然後到了亂世又被盜挖。就是這樣迴圈往復,沒有休止。

但是真正使墓群遭受嚴重破壞的盜墓行為,卻發生在近代,是由汴洛鐵路的修建引發的。二十世紀初,清政府向比利時一公司借款修築汴洛鐵路,鐵路透過邙山南麓,就地取土時不斷挖出了古墓,引起在場外國技師的極大興趣,他們大量收集古物寄回歐美。

聽說墓裡的東西能賣錢,當時的中國經濟凋敝,國家混亂,很多貪圖暴利的人開始到處搜尋、挖掘古墓,邙山之上從此打破千古幽靜……(未完待續。。)

第862章 地宮機關門

ps: 三更了,求一下月票,請多多支援。

二十世紀初,到邙山挖墳掘墓,應該是一種流行。

一開始的時候,洛陽附近的村民揀到古墓裡的東西,都視為不祥之物,直接放到村裡的寺廟安放。可是知道這些東西能夠賣錢之後,邙山各村廟裡以前存放的古物,一夜之間就全部沒了蹤影。

在盜墓分子發財的示範效應之下,邙山上幾十個村莊互相效法,競相盜挖古墓,視為發財的捷徑。大量的文物被從邙山地下挖了出來,流向全國各地,甚至“傾銷”海外。

根據一些文獻資料記載,當時每年秋莊稼收完之後,邙山上盜墓的像趕會一樣,成群的人刨紅薯般挖古墓。挖出來的玉器、銅器用籮筐裝、馬車拉,到底挖出多少誰也不知道。

尤其是在軍閥混戰的時期,洛陽四郊成立民團、紅槍會等武裝組織,當地豪紳依靠槍支,驅使窮人,變夜間盜墓為有組織的白天公開挖掘。

一時之間,邙山上很多地方不再種地,專門挖墓。而且這也不算什麼,還有更過分的。洛陽駐軍為搜刮財物,以籌措經費為名,勒令古玩商人交納百分之二十的稅金,開了古玩業徵稅的先例。

甚至有軍閥成立“古玩特稅局”,大量發行經營許可證性質的行貼,等於把盜墓行為合法化了,自此盜掘買賣之風更嚴重。

這種情況下,盜掘之風隨之愈刮愈烈,邙山上以盜墓為生的多達一萬多人。可以說在那個時期,屬於全民盜墓的時代。另外在利益的驅使之下,洛陽盜墓者挖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