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這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紅果子,不僅是酸甜可口的零食原料,更是一味歷史悠久、功效多樣的中藥材。從古至今,山楂在飲食和醫藥領域都佔據著獨特地位,隨著現代科學研究的深入,它的價值愈發凸顯。
一、描述
山楂,為薔薇科山楂屬植物山裡紅或山楂的乾燥成熟果實。在民間,它又被稱為山裡果、山裡紅、酸裡紅、酸棗、紅果等。其果實通常為近球形或梨形,直徑在1 - 2.5厘米之間。成熟時,果皮呈現出鮮豔的紅色,表面分佈著許多淺色的小斑點,如同繁星點綴,十分可愛。山楂的果肉為粉紅色,質地較為緊實,口感酸甜,這種獨特的風味讓人回味無窮。
二、生長產地分佈
山楂適應性極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也不苛刻,在山坡、丘陵、荒地等多種地形都能生長。它廣泛分佈於中國各地,其中山東、河南、山西、河北、遼寧等地是主要產區。在山東,青州山楂以其果實大、色澤豔、果肉細膩而聞名;河南輝縣的山楂,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這些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為山楂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在國外,朝鮮、俄羅斯等地也有山楂分佈。朝鮮的山楂資源豐富,其山楂果實較小,但風味濃郁,在當地的飲食和傳統醫藥中也有應用。
三、形態與特徵
山楂樹為落葉喬木,一般高度在6 - 7米左右,樹皮粗糙,顏色多為暗灰色或灰褐色。其枝條較為密集,有長枝和短枝之分,長枝上常帶有尖銳的刺,短枝則較為粗壯。葉片呈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度在5 - 10厘米之間,寬度為4 - 7.5厘米。葉片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基部通常為截形或寬楔形。葉片表面為深綠色,有光澤,背面顏色稍淡,葉脈上有短柔毛。
山楂的花為白色,直徑約1.5厘米,花瓣呈倒卵形或近圓形。花通常在5 - 6月開放,花期時滿樹潔白,十分美觀。果實於9 - 10月成熟,成熟後的山楂果由青轉紅,掛滿枝頭,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藥用部分
山楂主要以其乾燥成熟果實入藥,在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採收後的山楂,經過切片、乾燥等炮製工序,成為藥用山楂。其果實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如黃酮類、有機酸類、三萜類、維生素c等。其中,黃酮類成分如牡荊素、槲皮素等,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有機酸類成分如檸檬酸、蘋果酸等,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
五、附方功效與作用
山楂神曲飲:由山楂、神曲組成。《本草綱目》記載,此方可治療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山楂善於消肉食積滯,神曲能消米麵食積,二者配伍,消食化積之力增強,可有效緩解因飲食積滯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現代研究表明,山楂神曲飲能促進胃腸蠕動,提高消化酶活性,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山楂麥芽湯:包含山楂、麥芽。山楂消肉食積滯,麥芽善消米麵薯芋食積,二者合用,可全面消除各種食積。對於小兒乳食停滯、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等有較好療效。方中麥芽還能回乳,對於哺乳期婦女斷乳時乳房脹痛也有一定緩解作用。臨床研究發現,山楂麥芽湯能調節胃腸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對小兒營養不良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組成。出自《丹溪心法》,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可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等。方中山楂為君藥,消一切飲食積滯,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與其他藥物配伍,既能消食化積,又能理氣和胃,使食積得化,脾胃調和。現代醫學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嬰幼兒腹瀉等屬食積內停者。藥理研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