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1部分

不過蘇寧不是一般人。

“律法之所以為律法。就是因為律法對於所有人而言都是一致的,不會有任何改變,不會因為你是平民而嚴苛的對待你,不會因為你是官員而網開一面,不會因為你是為了父親就讓你參加科舉。也不會因為別的什麼原因而不讓你參加科舉,你是個孝順的孩子,本侯很欣賞你,但是,這並不能夠成為本侯為你網開一面的理由。”蘇寧緩緩地說出了這樣的話。

張柬之渾身一震,隨後身體不停的顫抖,雙手緊緊地捂住了臉,身體前屈倒在地上,痛苦的哭聲響徹整個侯府門前,所有人都用複雜的眼神看著蘇寧和張柬之,他們不認為張柬之是錯的,同樣也不認為蘇寧是錯的,張柬之的理由很充分,為了父親,為了孝道,誰敢說孝道是錯的?

但是蘇寧也沒有錯啊,律法本來就是威嚴的,公正的,如果總是為了別人網開一面,那麼要律法何用?執掌刑部的那些法家學者會答應嗎?視律法為天甚至敢於頂撞當今陛下拒不透過法令的刑部尚書會答應嗎?皇帝都拿他們沒有辦法,更何況是蘇侯爺?而且堅持律法有錯嗎?張柬之因為父親的原因提前三年參加科舉就真的對別人公平嗎?

退一萬步說,他要是真的考上了科舉成為了官員,他可以勝任那個職位嗎?

人們會放心地看著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做他們的父母官?

蘇寧身邊的幾個護衛面色也很複雜,四大護衛和陳協他們似乎都有些同情張柬之,覺得這個孩子因為孝道是無可厚非,但是二郎做的也沒有錯,堅持律法不妥協才是一個清廉的官員的做法,這樣做是不會被譴責的,也沒有理由可以譴責二郎,二郎一直就比較支援法家的主張,當初推翻山東豪門也是二郎的策劃,對於儒家,二郎似乎一直都持謹慎態度,所以的仁義禮智信二郎也有些不屑一顧。

按照二郎的意思,他們都還記得,二郎跟他們說過,當初孔子和老子因為王子朝奔楚之事而相見的時候,老子就曾經反對孔子的主張,說仁義禮智信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品質,每個人都有仁心,都有義氣,都有智慧有信義有禮貌,這些都是不透過書本也可以得到的,每個人本來就擁有,你為何還要一味的主張呢?把這一切都弄得如此繁瑣,想要去拯救人們從未墮落過的靈魂,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當時孔子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老子因為牽扯到了周王朝的內亂而心神俱疲,留下五千字《道德經》之後西出函谷關不知所蹤,從此再也沒有任何記載。

人們受過教育,那麼動物們沒有受過教育,依然擁有和人一樣的品質,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虎毒不食子,這些都是和人類一樣的品質,本質上是一樣的,它們擁有。人就沒有嗎?就一定要經過儒家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人?把我們本來就有的東西加上別人的思想再強迫學習,那算什麼?

所以他們才知道二郎一直不喜歡儒家經典,僅僅只是讀一讀,瞭解一些東西之後就不再深入學習是因為什麼,就連二郎一直在搗鼓的那本《資治通鑑》裡面也對孔子的評價多有質疑和不滿,對於其誅殺少正卯和借修書之名焚書之舉相當的不滿。不認為孔子是聖人,僅僅將孔子稱為萬世師表更是不公,墨子沒有弟子?老子沒有弟子?鬼谷先生沒有弟子?他們為何稱不上萬世師表?孔子只是一個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而已。

所以對於儒法之爭,蘇寧的意見一直傾向於法家,因為蘇寧的做法,所以縱橫家對於儒家也多有掣肘,聯合法家一起對抗儒家,對於“因禮亂法”之舉相當的不滿意,每一次有禮法衝突的時候朝堂上總會激烈的爭吵。蘇寧迴歸之後縱橫家也逐漸的確定了陣營,主要支援法律,不支援禮教,禮部的勢力一直都在衰落之中,政法大學中的儒家勢力也處於下坡路之中。

所以蘇寧在這個時候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