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戰列艦是標準的條約型戰列艦,而“南達科他”級則是在《松江條約》末期,美國海軍按照新的標準建造的最為強悍的戰列艦(“依阿華”級戰列艦從設計開始就沒有參照條約的限制)。唐帝國海軍的針對性設計使第一批四艘“新省會”級戰列艦的效能超過了“南達科他”級,這一點,在“所羅門海海戰”中就已經得到了證明。而在經過了改裝,換上了威力更大的主炮,而且採用了新式穿甲彈,更好的雷達以及瞄準裝備之後,兩艘第一批建造的“新省會”級戰列艦對“南達科他”級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而四艘第二批“新省會”級戰列艦的優勢就更不用說了。更為關鍵的是,這次是六打三,常薦新有比敵人多一倍的戰列艦與主炮!
在這20多分鐘的戰鬥裡,六艘戰列艦上的官兵,特別是那些炮手終於找到了暢快淋漓的感覺,在不到十海里的交戰距離之內,等待著三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結局就是毀滅,徹底的毀滅!
“廣州”號與“貴陽”號一起解決掉了“阿拉巴馬”號,為“所羅門海海戰”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算是這三艘戰列艦之間做了一個了斷吧。
“廣州”號一共打出了13輪齊射,發射了102發炮彈,命中“阿拉巴馬”號足足有24發。而當時“阿拉巴馬”號還擊的也是“廣州”號,在“阿拉巴馬”號的八輪還擊中,讓“廣州”號吃了五發巨彈。另外,在一旁助陣的“貴陽”號打出了12輪齊射,108發炮彈中,有17發命中了“阿拉巴馬”號。別說是“阿拉巴馬”號,就算是已經沉沒了的“大和”號被數海里外打來的42發400毫米穿甲彈命中的結果都非常悲慘,而當時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一艘戰列艦頂得住42發400毫米巨彈的打擊,就算是42枚一噸多重的,以每秒300米左右的速度砸下來的鐵塊也能把“阿拉巴馬”號砸沉!
雙方的前兩輪炮擊全都落空,而在此期間,“廣州”號上的瞭望員首先準確的判斷出了彈著點,戰列艦上的槍炮軍官也立即計算出了彈道修正引數,並且讓炮手調整了炮擊引數,在第三輪齊射中,就有兩發400毫米巨彈打在了“阿拉巴馬”號上,而此時雙方的距離已經沒有9海里了。而就算是使用23式穿甲彈也能在這個距離上撕開“阿拉巴馬”號的主裝甲,更別說是穿甲能力更好的23式改進型穿甲彈。
兩發穿甲彈一發打在了“阿拉巴馬”號的a炮塔正面,在炮塔內部爆炸,這座炮塔直接報廢,而炮塔裡的幾十名炮手也全都完蛋。第二發落在了戰列艦煙囪後面的水平裝甲板上,在撕開了近200毫米厚的裝甲板之後,在下面的艙室裡爆炸,“阿拉巴馬”號上的出了一個巨大的窟窿。
“廣州”號的第四輪齊射再次命中“阿拉巴馬”號兩枚炮彈。而幾乎同時,“廣州”號也被一發406毫米炮彈打中,中彈部位在水上飛機庫,幾乎整個水上飛機庫都被炸飛了,不過這並沒有給戰艦構成致命的威脅。“貴陽”號也在第四輪齊射中打中了“阿拉巴馬”號一發炮彈,而這發炮彈是落在了b炮塔的基座上的,這發炮彈沒有能夠完全穿透440毫米厚的裝甲板,只導致b炮塔轉動失靈,無法準確的瞄準“廣州”號。
前四輪的炮戰就已經決定了這三艘戰列艦之間的戰鬥情況,接下來的戰鬥幾乎沒有什麼懸念,“阿拉巴馬”上只剩下了尾部的最後一座炮塔可以作戰,雖然這座炮塔連續躲過了數輪炮擊,但是卻也僅僅只命中了“廣州”號四次,而且只有一發炮彈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廣州”號的乙炮塔上面開了個窟窿,摧毀了這座炮塔,使“廣州”號從第八論齊射開始就只能用兩座炮塔作戰了。
到十二點十分左右,“阿拉巴馬”號已經開始下沉,其水線部位中的16發炮彈導致戰列艦左舷四分之三的艙室都被海水淹沒,進水量超過了8000噸,戰列艦已經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