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2部分

根本就不可能洞穿各種新式坦克的裝甲。

另外,還幾輛m4在戰鬥中被摧毀。m4是在m3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在美國參戰前不久才開始大規模生產,而且前幾批都提供給了法國,俄羅斯以及英國,美軍自己裝備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主要是當時美軍的主戰場是太平洋戰場,而在島嶼爭奪戰中,坦克的作用明顯不如大陸戰場。m4各方面的效能都要比m3好出不少,比如其使用的7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就要比m3用的37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大不少。另外,其裝甲厚度也增加了不少。可相對而言,m4除了易於大規模生產之外,在火力,裝甲,機動能力等方面,仍然比“黑豹”等新式坦克差了不少。

在俄羅斯戰場上,m4的火力就被證明不足以穿透“黑豹”與25式坦克,而這次的戰鬥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75毫米短管炮發射的穿甲彈在不到600米的距離上仍然無法穿透25式坦克的正面裝甲,甚至對側面裝甲的威脅也不是很大。而在25式坦克的80毫米穿甲彈面前,m4的裝甲就顯得太薄弱了。那幾輛被摧毀的m4都是正面中彈,而且炮彈都直接穿透了裝甲,沒有任何的閃失。而那幾輛正面中彈的25式坦克中,有三輛是被m4的75毫米穿甲彈給擊中的,卻有一輛的裝甲被打穿。另外還有一輛25式坦克側面中彈,結果也僅僅是行走機構被打壞,坦克手都沒有犧牲,而且這輛坦克肯定能夠修復。

古迅雷不是研究技術的,可他作為坦克部隊的指揮官,對交戰雙方的坦克效能仍然非常的關注。在看完參謀軍官的報告後,古迅雷也安心了不少。至少到現在為止,美軍還沒有坦克能夠對他的坦克構成巨大的威脅。可古迅雷仍然有點不安,主要的問題是,他早就知道,美國正在開發幾種足以與“黑豹”,25式媲美的新型坦克,而這些坦克有沒有投入大規模生產,以及有沒有部署到澳洲戰場上來呢?

早在年初的時候,古迅雷還在歐洲那邊,他就收到了訊息,美國正在研製新的坦克。而迫使美國研製新坦克的原因很簡單,m4在戰場上根本就不是唐帝國,德國那些新型坦克的對手。

從現在獲得的情報來看,美國在發展新坦克的時候採用了兩種辦法,一是救急,二是在技術上全面超越。說直接點,一是儘快拿出一種能夠與敵人的坦克抗衡的新坦克出來,也就是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一種新坦克,而這種新坦克不需要全面壓倒對手的坦克,只需要在幾個關鍵效能上能夠與敵人的坦克抗衡。另外就是利用技術儲備研製全新的坦克,而全新的坦克必須要在效能上超過對手,而不僅僅是持平,而這肯定需要不少的時間。

應急方案的產物就是m4的改進型號。根據戰後統計,m4的不同改進型號有50多種,而其中產量比較大的就有六種。而這些改進的主要特點就是加強火力,包括使用長身管的火炮,更大口徑的火炮等等。這也正是m4最初型號的一個重大問題,其火力根本不足以對付25式,“黑豹”。因此,幾乎所有的改進都集中在提高火力上,美軍甚至生產出了一種裝備105毫米坦克炮的m4坦克!

而新研製的坦克型號就比較多了,而唐帝國與德國的情報部門還沒有獲得相關的情報,只是大略知道,美國正在研製幾種新型坦克,其中即有類似於“黑豹”與25式這樣的中型坦克,也有重型坦克。可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美國的坦克技術儲備並不多,而且美國發展裝甲兵的時間也比德國,唐帝國晚。一個根本原因是,美國本土一直沒有受到威脅,而其陸軍主要在海外戰場上作戰,所以一直不太重視發展裝甲兵。而等到戰爭爆發,美國才發現他們的裝甲坦克技術已經落後了,而要追趕唐帝國與德國,那就得費不少的力氣。

如同大部分德國與唐帝國的陸軍將領一樣,在古迅雷的眼裡,美國的坦克與垃圾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