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吳蘭,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
然而,建安二十四年,局勢突變,曹操無奈放棄漢中。正當眾人為此感到惋惜時,張既卻冷靜地分析形勢,勸說曹操遷徙氐人。曹操對他的計策深信不疑,依計而行。
黃初二年,張既迎來了新的使命,出任涼州刺史。甫一上任,便面臨著盧水胡叛亂的嚴峻挑戰。但他毫不退縮,果斷出兵平叛。經過一番激戰,終於將叛軍徹底擊潰,斬首俘虜多達一萬餘人!因其赫赫戰功,朝廷特加封西鄉侯,並增加食邑二百戶。此後不久,酒泉一帶又發生蘇衡叛亂,張既再度出馬,迅速平定叛亂,迫使蘇衡及鄰戴等人投降。
可惜天不假年,黃初四年,張既因病不幸逝於任上。在他治理雍、涼二州的十餘年間,始終秉持著施政惠民的理念,深受當地百姓愛戴。魏明帝即位後,有感於張既生前的功績和仁德,特意追諡他為肅侯,以示尊崇和緬懷。
張既在漢末三國時期產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響:
穩定地方局勢:他在京兆尹任上招懷流民、興復縣邑,使當地社會秩序和經濟生產得以恢復,為曹操穩定了關中地區的統治基礎。
促進民族融合:治理雍涼期間,對當地少數民族採取了較為得當的政策,如平定盧水胡叛亂後,妥善安置降眾,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對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助力曹魏政權建設:勸服馬騰入朝、參與曹操諸多軍事行動等,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汗馬功勞,其在地方上的有效治理也為曹魏政權提供了堅實的後方支援。
戰功赫赫:參與了曹操時期的多次重要戰役,如從曹操破馬超、討伐宋建、隨曹操徵張魯等,為曹操統一北方及穩定西部邊疆發揮了重要作用,其軍事才能和經驗為曹魏軍隊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寶貴財富。
戰略謀劃:在曹操放棄漢中時,張既建議遷徙氐人,這一戰略舉措有效削弱了劉備在漢中的勢力,同時也充實了曹魏的人口和勞動力資源,對曹魏的戰略佈局產生了積極影響。
發展地方經濟:在涼州刺史任上,積極組織民眾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使涼州地區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為曹魏政權增加了財政收入。
推動貿易交流:涼州地處絲綢之路要衝,張既重視當地的商業貿易發展,採取措施保障商路安全,促進了中原與西域地區的貿易往來和經濟交流,對當時的經濟格局產生了積極影響。
馬騰是東漢末年的涼州軍閥,其生平事蹟如下:
馬騰,表字壽成,乃扶風茂陵人士,其先祖乃是赫赫有名的伏波將軍馬援。想當年,馬家也曾風光無限,但到了馬騰這一代時,家境已然貧寒。年少時期的馬騰,迫於生計,只能靠伐木這項艱苦的工作維持生活。
時光流轉至漢靈帝末年,天下局勢動盪不安。此時,朝廷徵兵抵禦外敵,馬騰毅然應徵入伍,擔任起軍從事一職。在戰場上,他奮勇殺敵,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尤其是在征討氐羌起義之時,馬騰更是身先士卒,屢立戰功,因此得以晉升為軍司馬,從此踏上了他波瀾壯闊的軍旅生涯。
中平三年,涼州之地發生鉅變。涼州刺史耿鄙遭其部將殘忍殺害,一時間,涼州陷入混亂之中。值此之際,馬騰果斷地聯合韓遂、王國等勢力,擁兵而起,公然反抗漢室統治。他們率領部下四處劫掠,三輔地區飽受戰火摧殘,百姓苦不堪言。
不久之後,董卓入京掌控朝政。馬騰和韓遂見此情形,心生一計,意欲與董卓聯手起兵。然而,世事難料,最終他們不僅未能如願與董卓結盟,反而還被董卓授予徵西將軍一職。
興平元年,馬騰再次挺身而出。這次,他聯合朝中大臣,共同謀劃誅殺權傾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