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東吳武將徐琨

徐琨(生卒年不詳),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人,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東吳勢力將領,孫堅甥,孫策與孫權的表兄弟。徐琨年少時便仕於州郡,隨孫堅征戰有功,被拜為偏將軍。孫堅去世後,徐琨跟隨孫策繼續征戰,並被任命為丹陽太守。後來,吳景從廣陵歸吳,徐琨被任命為督軍中郎將。他隨孫策攻破廬江,被封為廣德侯,並遷至平虜將軍。後來,徐琨跟隨孫權討伐黃祖,但在戰鬥中不幸被黃祖的軍隊射殺。徐琨是東吳奠基功臣之一,也是孫權的妃子徐夫人的生父。

徐家原本乃是吳郡聲名顯赫的豪門望族,與同郡的孫家一直保持著緊密而深厚的交往和情誼。徐琨的生父名為徐真,他與孫堅之間關係親密且友善。孫堅對徐真甚為器重,並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徐真。婚後不久,他們便迎來了愛情的結晶——徐琨。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孫堅不幸離世。在這之後,徐琨毅然決然地追隨著起兵自立的孫策,踏上了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征程。

某一日,徐琨與孫策率領軍隊攻打揚州刺史劉繇的部將樊能、於糜等人,戰場設在橫江一帶。與此同時,他們還進擊駐紮在當利口的張英所部。然而,由於當時軍隊所擁有的船隻數量稀少,無法滿足作戰需求,眾人陷入了困境之中。正當大家為此感到焦慮不安時,徐琨的母親孫夫人恰好在軍中。她目光敏銳,思維敏捷,迅速提出了一個極具創意的解決方案:利用隨處可見的蘆葦製作成筏子。徐琨聽聞母親的提議後,眼前一亮,立刻將這個想法轉達給了孫策。孫策也毫不猶豫地採納並付諸實踐,使得軍隊得以順利推進戰事。

話說當年袁術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決定任命自己的族弟袁胤擔任丹陽太守一職,並順理成章地接管了整個丹陽郡。

然而,這一舉措卻引起了孫策的不滿和警惕。孫策深知丹陽郡地理位置重要,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他當機立斷,派遣麾下猛將徐琨率領大軍前去驅逐袁胤。

徐琨不負所望,憑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勇猛無畏的戰鬥精神,很快便將袁胤趕出了丹陽。隨後,孫策上表朝廷,請求任命徐琨為新的丹陽太守。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吳景恰好從廣陵趕來。

原來,吳景之前也曾擔任過丹陽太守之職,而且他為人寬厚仁慈,深得民眾的擁戴和官吏們的尊敬。如今看到徐琨已經成功收復丹陽,吳景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自己原本被任命的廣陵太守之位,毅然回到了吳國。

由於吳景在當地擁有極高的威望和深厚的人脈資源,再加上他治理地方時的卓越表現,使得吏民們對他思念不已。孫策考慮到這些因素,最終決定順應民意,重新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而立下赫赫戰功的徐琨,則被調任為督軍中郎將,繼續統領軍隊。

時間來到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此時孫權已經繼承父兄基業,開始執掌江東大權。面對廬江太守李術在廬江起兵反叛的局勢,孫權果斷下令徐琨率軍出征討伐。

徐琨接到命令後,立即整軍備戰,帶領著精銳部隊向廬江進發。一路上,他們勢如破竹,接連攻克敵軍多處據點。最終,在一場激烈的決戰中,徐琨指揮有方,大破李術的叛軍,成功攻佔了皖城。

此役過後,徐琨因功獲封為廣德侯,並升任平虜將軍。他的威名傳遍了整個江東地區,成為了眾人敬仰的英雄人物。

在建安八年(公元 203 年)或者建安九年(公元 204 年)亦或是建安十一年(公元 206 年)甚至是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這其中某一年裡,孫吳與黃祖勢力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當時戰況異常慘烈,戰場上箭矢如雨般紛飛,喊殺聲震耳欲聾。就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征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