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5部分

士紳失去身份,而官府下鄉又壓縮了士紳統治鄉村,壟斷地方權力的空間。由此造成的後果,自然是封建士紳這個階級的漸漸衰敗。而士紳階級衰敗的背後,當然是依附士紳的佃租制農業的崩壞。因為士紳從佃租制農業中獲利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分潤國家的稅收!而沒有士紳身份,無法統治基層社會的普通地主,是根本不可能從佃租制農業中獲取多少利潤的。對他們而言,直接經營土地和農村工商業,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

“王大人,兄弟我賣地的契約文書沒有什麼問題吧?這二十畝水澆地的田皮田骨是不是都歸兄弟所有?應納的契稅、印花稅,兄弟沒有少交一文吧?”

此時此刻,在大邑縣裁判所的公堂上,一場因為退佃所引起的糾紛正在審理當中。貧下中農王小三拖著一家老小,可憐巴巴的跪在公堂之內——依著眼下的《欽定大明憲法》,他們根本不用向官老爺下跪,不過下跪也是他們憲法賦予他們的自由。

而沒有功名在身的劉宗英,則是大馬金刀的坐在一把椅子上面。他沒有了秀才功名,卻是堂堂大邑縣公局議員,還是大邑縣裡面的納稅大戶,雖然不是官身,但是卻不怵王安國這個堂堂七品縣令。

“劉議員,本官知道你有道理,所行也都合乎國法。但是人情你也不能一點不講啊……這王小三是你安仁鎮的同鄉,鄉里鄉親的,你就真忍心看著他一家流離幾千裡,一把骨頭都丟在苦寒蠻荒之地?”

“王大人,我現在是買賣人,買地是為了牟利,只要不違反國法,當然是怎麼利大怎麼來了。至於王小三他們一家去東北、南洋又有什麼不好?那裡地廣人稀,朝廷還幫著置業安家,不比窩在安仁鎮吃苦受窮要好?等我家老二長大一些,我也打算讓他放棄繼承權去南洋闖蕩一番呢!”

劉宗英此言非虛,他的家業雖然不小,但是也經不起仨兒子來分,所以打算讓自己的次子按照“悌讓法”,放棄繼承權去婆羅洲領取一塊朝廷賜與的土地(當然是在相對安全的婆羅洲西部和北部)。這樣的安排在眼下的大明地主富農之家中是非常普遍的。同樣行萬里路,這些川資頗豐的富家子自然不大會死在路上,而且他們的財主老爹多半還會給他們預備好一筆在異鄉開創家業的資本。有了土地和資本,他們在異鄉的生活可就容易許多了。

不過如王小三這樣的貧苦農人之家,就不大可能從“悌讓法”中獲利了,光是萬里的路費,他們就拿不出來,到了異鄉就是領到土地也沒有資本開發。所以只能參加集體農莊,去更遠更危險的地方開拓。

在東北,黑龍江南岸土地上已經不再建設集體農莊了。新建的農莊,都在黑龍江北岸。在婆羅洲,集體農莊都建在土著集中的婆羅洲東南部,而且建立婆羅洲上的種植園由於需要大量投資,所以去婆羅洲的移民需要簽訂契約,在橡膠園和棕櫚園投產以後,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向蘭芳橡膠公司出售產品,或者上繳3成收穫。

另外,在青海、新疆、蒙古、東西伯利亞和庫頁島等地成立集體農莊的計劃也將付諸實行。

當然,例外也是有的。在北京周圍的皇家土地上,這段時間還出現了大批桑樹種植園,也使用了集體農莊的名號,不過實質卻完全不一樣。這些桑園乃是由農民自發組成的股份制經營團體承包皇室土地和山林,並且向滙豐銀行貸款,用於桑樹種植。在桑樹成熟以後,需要向皇室上繳地租,而且這些桑園也沒有武裝,是完全的經營團體,參與者所持有的股份多少也不做硬性規定。不過這些桑園農莊只招募北直、河南、山東和山西四省的農戶,像王小三這樣的四川人是沒有資格參與的。(未完待續。。)

第835章 上書抑兼併

同一時刻,在四川成都府大邑縣裁判所。

痛哭聲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