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白沒有回答對方的問題,而是反問了一句,
“你是誰?”
“我是我。”
心理醫生回答完,又感覺這個回答很難讓江白理解,於是貼心地補上了一句,
“對你而言,我是心理醫生。”
名稱、稱呼,這些東西都是外在的。
對於內在而言,我是我,而對於外界來講,對你來說,我是心理醫生。
這兩個回答,都很符合心理醫生的風格。
聽著兩個都不靠譜的回答,江白心底忍不住犯嘀咕。
這傢伙該不會是庸醫吧
江白又問,“你會什麼?”
“我會很多。”
心理醫生舉例道,“我會說話,會呼吸,會走路”
“停停”
如果江白不制止,心理醫生彷彿會一直舉例,把自己會做的所有事都說出來。
和這傢伙聊天,怎麼這麼費勁呢!
江白心底對心理醫生的不靠譜程度又上升了幾分。
考慮到對方回答問題的方式,江白這一次換了一個問題,
“既然你是心理醫生,在你的職責範圍內,你會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簡單多了,只有兩個,
“看病,治病。”
說完,小屋裡陷入了沉默。
江白:
“這倆不是一個意思嗎?”
心理醫生搖頭,“不是。”
江白聽明白了,眼睛瞪圓了,“合著你看病,就光看看啊!”
心理醫生點頭,很坦然地承認了,同時問道,“所以,你要看病嗎?”
江白有些好奇,“治病是什麼法子?”
心理醫生沒有多解釋,只是說了一句,
“那是另外的價錢。”
“所以,你要治病嗎?”
江白陷入兩難,看病,還是治病?
按常理說,應該是先看病,再治病。
可這個心理醫生和常理無關,這傢伙給江白的是一道選擇題,二選一。
可不看病的話,怎麼治病?
江白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病,都不確定這傢伙是不是庸醫,怎麼可能讓來歷不明的傢伙給自己治病?
等等我根本就沒病!
這傢伙果然是庸醫!
一瞬間,江白總算擺脫了愚昧權柄的干擾,智商迴歸了大腦,眼神無比清澈,內心堅定,擲地有聲說道,
“我沒病!”
心理醫生只是哦了一聲,重複問道,
“看病,還是治病?”
江白很想吐槽,這丫是塊木頭啊
思來想去,江白沉吟道,
“咱們應該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吧?”
心理醫生很誠實,“不是。”
木頭也有木頭的好處,至少,木頭不會像江白這樣滿嘴謊話。
江白和心理醫生一問一答,
“那我身為病人,應該不止一次找你看過病吧?”
“對。”
“我一次也沒有治過病,對吧?”
“對。”
和江白猜的一樣,以往的自己,不是堅信自己沒病,就是堅信這傢伙是個庸醫,至少要先看病,再治病。
但看病的過程,顯然會影響到後面的治病,亦或者江白付不起另外的價格,導致江白的病情從來沒有被真正治療過
不對!我根本沒病!
江白再次堅定了這個念頭。
換做以前,江白其實連這個念頭都會有所懷疑,大腦有點敏感肌的江白,對什麼都會有三分懷疑。
但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