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李石曾就站在人潮的最面前,他看到周赫煊出現,立即熱情地過來握手道:“明誠啊,你這次給咱們中國人長臉了。”

“當不得大家如此厚愛。”周赫煊說。

李石曾又給周赫煊介紹了幾人,都是些在法的知名華人。至於那些舉著牌子迎接周赫煊的,則大多是留法學生會成員。

周赫煊不敢倨傲怠慢,跟李石曾他們寒暄過後,立即走進人群跟大家握手,連連說道:“辛苦諸位了,讓大家在這裡挨著凍苦等。”

“周先生,籤個名吧!”一個戴眼鏡的男生舉著《神女》說。

周赫煊接過鋼筆,放開扉頁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男生答道:“我叫傅雷,在巴黎大學旁聽文學課程,同時攻讀美術理論和藝術評論。我特別喜歡先生的《神女》,這次肯定能榮獲龔古爾文學獎!”

“希望如此吧。”周赫煊多看了眼前這個學生兩眼,提筆在扉頁寫下:傅雷同學惠鑑周赫煊。

一看到傅雷索要簽名成功,旁邊的留法學生紛紛效仿,周赫煊瞬間陷入了簽名潮。

李石曾笑著看了一陣,過來說道:“你們還是放過周先生吧,他估計都還沒有吃午飯。”

周赫煊邊簽名邊說:“石曾先生,這附近有什麼好的餐廳,我請客,全體都去。”

“那估計是坐不下,人太多了,”李石曾笑道,“我知道有一家中餐館,是歐戰赴法華工開的,咱們可以去那裡。”

330【華工】

在21世紀,世界各個角落都有“唐人街”,而巴黎的華人聚集地叫做“13街區”。

1929年的巴黎,還沒有“13街區”這個稱呼,但卻已經聚集了不少華人。比如我朝的周、鄧兩位偉人留學法國時,都曾在這裡居住過。

周赫煊在眾多留法學生的簇擁下,來到塞納河左岸的一片街區。

嚴格來說,不能叫街區,有點類似於棚戶區或者城鄉結合部。這裡沒有高樓大廈,不似巴黎主城區那麼繁華,但也不至於被稱為貧民窟。

此地的建築明顯沒有經過嚴格規劃,七歪八扭的隨處亂建,大多以平房和二、三層小樓為主。雖然凌亂繁雜,但亂中有序,街道兩旁掛著不少漢字招牌,一些小店的生意也頗為繁忙。

李石曾介紹道:“留法的學生大多家境貧寒,他們租不起城裡的房子,只能住在巴黎近郊,這裡是最好的選擇。”

周赫煊問:“此地有多少常駐華人?”

“不太清楚,”李石曾想了想說,“至少也有一兩萬吧。不只是華人,許多來自東南亞和東亞的移民,到巴黎後也會選擇在這裡定居。所以你別看到處是黃面板,但並不都是中國人。”

周赫煊問:“這裡的華人生活如何?”

李石曾苦笑道:“也就那樣。只要努力工作,還是能夠維持生存的。關鍵是社會地位比較低,屬於巴黎的邊緣人物,雖然他們已經入了法國籍,但卻沒有選舉的權利。”

幾百人走在街道上,這裡的居民紛紛好奇觀望。

有個包子鋪的店主在人群中遇到熟人,過來問道:“林同學,你們這是在搞遊行?”

那留學生笑道:“我們剛從火車站接了周先生回來,看到沒有,前面那位就是周先生。”

“就是那個讓法國人都稱道的周先生?”店主驚訝地問。

“當然是他。”留學生自豪地說。

店主聞言立即跑回包子鋪中,撿出十多個肉包子,用上好的牛皮紙包著,衝到周赫煊面前說:“周先生,您吃包子!”

“謝謝。”周赫煊詫異之下,隨即笑著掏錢。

店主連忙拒絕:“不要錢,都是白送的。”

周赫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