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4部分

“確實有些過分了。”周赫煊嘆息說。

“中日親善”的論調,本來是拉日本入局解決白銀危機的。常凱申卻把它“弄假成真”,以為這樣能麻痺日本,拖慢日本侵華的步伐,簡直愚不可及。

兩人正說著話,於琛跑來敲門說:“先生,馬小姐,吃飯了!”

由於食材和佐料不齊全,周赫煊在英國只能吃西餐。不過張樂怡的手藝很好,她讀中西女校時學過烹飪課程,周赫煊這趟倫敦之行的伙食都由老婆負責。

馬珏在學校裡話不多,但到了周家卻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那活潑的樣子估計能讓她的追求者們大跌眼鏡。

吃過晚餐,周赫煊繼續創作《黑土》。馬珏也不打擾,靜靜坐在旁邊閱讀書稿,不時地抬頭偷看身邊的男人幾眼,然後又紅著臉繼續讀稿。

第二天,英國的報紙都炸了。

《泰晤士報》、《每日郵報》、《倫敦日報》……幾份大報出奇一致的,全部整版報道周赫煊的講座內容。

683【刺殺】

我們前面說過,和平主義在30年代的英國屬於政治正確,不容任何人站出來反對。

因此,包括鐵血主戰的丘吉爾在內,也必須是“和平主義者”,至少要標榜自己是“和平主義者”。

如果達成世界和平?

英國人分成兩派。

一派叫做“可戰派”。以丘吉爾和艾德禮(工黨領袖)為代表,他們認為反對戰爭必須使用物質力量,包括最後使用軍事力量,相關團體為“國聯協會”(lnu)。

一派叫做“棄戰派”。以蘭斯伯裡和道森(《泰晤士報》主編)為代表,他們譴責和反對一切戰爭,面對危機衝突,主張透過協商合作來解決,相關團體為“和平誓約聯盟”(ppu)。

到了30年代中期,這兩派的分歧越來越劇烈,彼此之間不斷爭奪會員、資金和支持者。

搞笑的是,他們使用的手段大同小異,即透過媒體用戰爭來恐嚇民眾,導致英國老百姓越來越懼怕戰爭。後來張伯倫競選首相時提出的口號,乾脆就叫“投張伯倫一票,就多了一份和平”。

周赫煊在倫敦大學的講座內容,就好像是給英國的“和平主義者”們提供了彈藥,他們又有了戰爭恐嚇的新鮮材料。

其中以《泰晤士報》和《觀察家報》最為積極,這兩份報紙挑選最慘烈的幾張屠殺照片,用了三分之一的版面來刊登圖片。他們不斷的強調戰爭只能帶來死亡,譴責日本停止對華侵略,同時又號召英國人民支援“和平運動”。

於此同時,在地方選舉當中挫敗的保守黨,也拿日本侵華屠殺來攻擊工黨,指責日本加快對外擴張的步伐,是源自於工黨執政期間的縱容。工黨同樣拿此事來反擊,說保守黨的妥協外交政策,才是釀成日本武力擴張的罪魁禍首。

周赫煊的這趟倫敦之行,顯然同時捲入了英國“可戰派”和“棄戰派”,以及保守黨和工黨之間的政治鬥爭旋渦。

英國最大的反戰團體“國聯協會”(可戰派),以及剛剛成立就氣勢如虹的“和平誓約聯盟”(棄戰派),不約而同的向周赫煊發出邀請,希望周赫煊能夠參加他們組織的公眾演講。

毫無疑問,周赫煊的反戰講座,已經觸碰到英國人最敏感的g點。

整個十月份,周赫煊就在演講和講學當中度過。他這次學聰明瞭,只是不斷的重複反戰與和平,並不透露自己站在哪一邊,更不會傻到說什麼“以戰爭求和平”。至於“反法西斯”論調,周赫煊更是提都不敢提,不然肯定會惹怒“棄戰派”。

於是,“可戰派”和“棄戰派”對周赫煊更加尊重,千方百計的想把他拉到自己這一邊。

英國保守黨也頻頻邀請周赫煊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