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為皇商,其後代子孫可經由推薦與考核入朝為官。
……
一張張皇榜貼出去,全國都沸騰了,百姓們發現,無論他們是什麼身份,他們都是受益者,這一條條,一項項,光是聽著就讓人激動。
&ldo;聽說是太子殿下提出來的呢,為此朝廷上都吵翻天了,光是給那些教學先生發俸祿,就不知要多少銀錢了。&rdo;
&ldo;我聽說是太子妃先提出來看,太子殿下覺得甚好,才召集了官員和賢者討論,最終形成了那治國三十二策。&rdo;
&ldo;真好啊,以後我家那小子也可以上學了,說不定將來還能當大官呢!&rdo;
&ldo;做夢吧,雖然可以上學識字,可公學只負責免費教三年,三年後是走是留一要看成績,二也要教足夠的束才行。&rdo;
&ldo;只要孩子成績優異,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讓他繼續讀下去。&rdo;
&ldo;這倒是,若真能出個大才子,將來也可以教人子弟,那才是真正光宗耀祖的喜事啊。&rdo;
&ldo;看這形勢,說不定將來平民也可以當選為官呢。&rdo;
&ldo;難啊,那些貴族怎麼可能同意?聽說為了給先生們爭取官職,太子殿下與那些貴族老爺們爭的面紅耳赤呢。&rdo;
&ldo;嘿,等殿下登基,這天下還不是他說了算?以殿下的胸襟和膽略,一定會為老百姓爭取更多的好事的。&rdo;
&ldo;噓,這話可別亂說,萬一傳入大王耳中,豈不是讓殿下難做?&rdo;
&ldo;是是……這種話本我聽的多了,自然曉得其中的利害關係。&rdo;
隨著治國三十二策傳入民間,太子昭的聲望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只是這一次,大家並沒有光明正大地稱讚太子殿下有多好多好,而是私底下議論幾句就罷了。
唐越派人去民間宣揚南晉王的仁義,使得明面上儘是稱讚南晉王的話語,甚至有不同版本的話本流傳出來,將南晉王誇成了堯舜禹湯,是超越任何一代先王的明主!
訊息傳入宮中,南晉王異常開心,從他登基到現在也十幾年了,可由於連年徵戰,不得不加重稅賦,徵調民兵,再大的功績也被民怨覆蓋了。
這是他第一次享受到百姓們的愛戴,那種飄飄然的感覺真是一個慡字了得啊。
因此,他近來看太子昭和唐越格外順眼,甚至還封了小洛洛為慶親王,總覺得這個小生命給南晉帶來了無數好運。
太子昭和唐越自然也是高興,政策得以實施,他們的抱負在一點一點的實現,又沒有得罪南晉王,還讓兒子入了南晉王的法眼,怎麼看都是他們賺到了。
不過為了這些政策,兩人著實忙碌了很長一段時間,太子昭作為推動這些政策執行的先鋒,任何一條政令的下達和實行都由他監督,包括事後的反饋和改進。
而唐越作為這些政策的最初構想者,一些政策實施時遇到的阻礙,太子昭也習慣了和他商議,他發現,唐越在政治上的見解絲毫不比朝廷重臣弱。
他越發地對唐越前世所在的世界好奇了,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才能教出唐越這麼全面的人才呢?
唐越和他解釋了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系統,在他所在的年代,他們有九年義務教育,有高中有大學,大學畢業後還可以繼續深造,這二十幾年的教育積累,裝進他腦子裡的知識太多了。
何況二十世紀的人學習並非完全依靠學校,他們日常聽到的,看到的,接觸到的知識都非常廣泛,遠遠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比的。
哪怕是張淳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