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夭�諧」┐笥誶螅��訓南陸凳且蛭�墒械謀覽#�鄹窈褪杖朧淺史糯笮вο陸檔摹4笙秈醯那榭齜淺Q現兀�蛭�普�突醣藝�叨濟荒艿窒�餃訟�訓南陸怠5畢秈躒找嫜現厥保�渙莢て謔顧餃訟�迅��陸怠�

分析美國30年代大蕭條時出現的不同見解和聲音直接影響到當今如何選擇出路,修復經濟滑坡。貨幣學派認為經濟復甦的充要條件是把貨幣供給(或更準確地說是貨幣存量的增長率)恢復到經濟危機之前的水平,而凱恩斯學派的觀點是恢復貨幣增長是必要但不是充分條件,貨幣增長應該是財政轉好,消費總量上升後的自然反應。這兩派觀點體現了不同的經濟模式,貨幣學派認為貨幣量只是由貨幣供給決定的,凱恩斯學派則認為貨幣量是由貸款需求決定的,貸款需求又受制於貨幣模型之外的其他變數。��Peter Temin,《是貨幣力量導致了美國大蕭條嗎》,1976年。

後來的凱恩斯主義者比凱恩斯更強調收入分配不均對危機產生的作用。在美國,萬組最富有家庭的收入是社會底層600萬家庭收入的3倍。所以,資金從更廣的經濟範圍被匯入了金融投機和奢侈消費,不義之財在投機煉獄中越滾越多,而農民和其他基礎產品的生產者則掙扎在產品被壓低價格、債務不斷堆積的困境中。24美國后里根時代和英國的後撒切爾時代的狀況大抵如此。

對美國早期經濟大蕭條歷時時間之長、程度之嚴重所給出的最後一種解釋是金本位貶值的影響。所有金本位制國家的利率政策不是受內部環境的管制,而是看他們的貨幣在兌換成黃金時是否需要保持固定的匯率。當大蕭條來臨時,全世界70%的黃金貨幣儲量集中在美國和法國。對於英國這樣的國家而言,這就意味著“高價”的貨幣足足持續了兩年之長,1931年9月英國脫離了金本位制,壓力轉嫁給了美國,而當美國1933年美元貶值之後,壓力進而傳給了法國,法國當時還固守著搖搖欲墜的金本位制。 。。

大蕭條的影響(4)

經濟史學家查爾斯·金德伯格所著的《1929~1939年世界經濟蕭條》曾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本書做出的解釋是……1929年的經濟危機蔓延如此之廣,受災程度如此之深,持續時間如此之長都是因為整個國際體系被英國和美國攪得一團糟,英國是無能,美國是不願承擔責任維持國際體系的穩定,尤其表現在以下3方面:(1)對困難物資保持相對開放的市場;(2)提供逆週期的長期貸款;(3)在危機中仍然貼現……世界經濟體系不會穩定,除非有國家挺身而出維持體系的穩定,就像英國19世紀到1913年這段時間的作為一樣。而在1929年時,英國是不能,美國是不願。當每個國家都開始保護本國的利益時,全世界的公共利益之池開始乾涸,接著,各國利益也隨之枯損。25

重新開始重視“各國利益”的標誌性事件是美國1930年簽署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它限制了國際市場,加速了全世界商品價格的下降,促使英國在1931年脫離了金本位制,使世界貨幣體系秩序大亂。凱恩斯的國際貨幣改革計劃(見第8章)力圖避免歷史再次重演,他決心要尋求一種國際貨幣體系確保它能夠支援而不是阻礙一個國家努力遵守充分就業的政策。

現在大家普遍承認政府在20世紀30年代所推行的經濟恢復政策是捉襟見肘,完全不足以把經濟拉動到完全恢復的水平。當然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處在半軍事化的管理狀態,還有武力相脅,情況比較特殊。羅斯福的新政在美國銀行業體系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改善,但“經濟刺激”數額實際上很少。凱恩斯對1933年總統的《國家經濟恢復法案》將經濟改革先行於經濟恢復的做法提出了批評,並認為(在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