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一:質如璞玉頭角崢嶸(1)
文/張堂會
由於同學的推薦,很偶然地,我閱讀了《我的新兵連》這本小說。初拿到這本書時,心裡很疑惑:短短三個月的新兵連,程式化的訓練,寫成小說將會是什麼樣子?閱讀的過程卻是不斷髮現驚喜和被感染的過程。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本非常有價值的小說。作者的才華從字裡行間散發出光芒,作者的精神氣質氤氳在小說的語言和結構裡,有一種真實而淳樸的魅力。由於被小說所打動,我對作者產生了好奇,很想了解一下他的情況。當得知他是個出生於1982年的年輕人時,我又一次有點吃驚,心裡也暗生欽佩。聽說他在武警部隊工作,有過真切的新兵生活體驗,軍校畢業後,又兩次被派往新兵連擔任排長。這部小說應該是他生活經驗的結晶了。
小說反映的是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應徵入伍青年的新兵連生活。這些青年成長於改革開放時期,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看待社會的眼光,已經與前幾代人大相徑庭。他們個性張揚、思維活躍、勇於進取,但又迷茫空虛、缺乏社會責任感,他們希望與失望並存,理想與沉淪同在,不喜歡傳統的價值觀,但又沒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部隊是一個特殊的集體,是個大熔爐,有著鐵一樣的紀律,異常嚴格的軍事管理。這些不同家庭背景的青年,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目的來到了部隊,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特殊環境裡,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在成功和喜悅時,他們都在想什麼?都在做什麼?迷茫、逃避、墮落,還是樂觀、堅持、奮進?小說為我們呈現了這一代年輕新兵的精神風貌。
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說,但對生活觀察之細微,心理描寫之細膩深刻,不動聲色中透露出的識見,已顯示出他寫作的天分。小說中那對生活的熱愛,對戰友的愛,那迷惘、困惑、思索與掙扎,是讓人感動的。小說還顯示出對社會的關懷,對部隊生活中惡的痛恨和善的嚮往。不曾被生活磨去稜角的年輕人身上的這些東西是珍貴的,讓我們深思而又振奮。可以把這本小說比作璞玉,它美的質地已經頭角崢嶸。若與文壇盛行的“新生代”作家的執著於娛樂、消費與刺激的文字相比,這部小說猶顯出它的卓異與可貴。它是認真的,是向上的,是真實的,是在思考生活和人生,雖然有那麼多壓抑和迷惘。我們嗅到的是清新的空氣,看到的是青蔥的樹,是一群年輕人向著太陽呼喊,而不是看到頹廢的沙漠,聽到靡靡之音。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希望文壇多出現這樣的清新剛健之作,併為文壇有這樣的作品感到慶幸。
以三個月的新兵連為題材來寫小說,題材的特殊性使小說的寫作存在很多難點,但作者解決得很好。新兵連的生活應該是非常機械和程式化的,主要由訓練組成。時間是那樣短,日子是那樣瑣碎而平庸,基本上不存在構成小說所需要的情節。每個新兵的生活又大致一樣,從著裝到作息,並且,每個人從出場到結束,也就三個月,性格幾乎都來不及展開,這使小說在人物描寫上也存在難題,不容易凸顯出個性。一個幾乎難以下筆的題材,作者卻把它表現得起伏有致,十幾個主要人物活靈活現,這讓人訝異並景仰作者的才華。並且,他沒有靠蹈空的想象來織進情節,一切都真實得可以觸控。這得益於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提煉,得益於他寫作技巧的運用。
總的來說,小說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新兵的訓練及日常生活,隨著日子的推進,訓練內容不斷改變,日常生活裡也常出現些稍顯重大的事件;另一條線索是梁一飛對於新兵連生活的感受,他內心的波折,這是極其敏感而動盪不定的,是精神和心理的河流,面對這陌生而高強度的生活,它像潮汐一樣不斷變化。當順利喜悅之時,他志氣高漲,要當像指導員那樣的軍官;當受打擊消沉之際,他在暗夜裡偷偷哭泣,並下定決心要當逃兵。第一條線索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