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女也不想招忌小人。臣女為國,非為金銀權勢。”

女帝大為歡喜,道:“將軍有此女,乃國之幸。朕聞慕容家醫術妙絕天下,楚楚可先為醫官,官封六品。待建立軍功後,再行封賞。”

慕容楚楚叩首謝恩,美目流轉,有意無意在杜長卿面上掠過。杜長卿知道反著了她以退為進的策略,心中懊惱,面上卻絲毫不露。唯有杜太師剛剛醒過神來,見素來冷靜低調的長子今日多方表現,又見得慕容楚楚目光流盼,還以為兩人心有靈犀,心中大喜,自此倒跟趙昊元格外親近起來。

少年不識愁滋味(一)

卻說女帝一統大唐後,沿襲舊制,設三省、六部、一臺、五監、九寺。地方上實行州縣兩級制,又在州之上設道作為監察區。三省為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一臺即御史臺掌監察中央和地方官吏參預大獄的審訊。五監即掌文教的國子監、掌皇家手工業生產的少府監、掌土木工程的將作監、掌製造軍器的軍器監和掌水利建設的都水監。九寺即掌禮儀祭祀的太常寺,掌皇室酒醴膳羞的光祿寺,掌兵器儀仗的衛尉寺,掌皇族譜籍的宗正寺,掌皇帝車馬和國家牧政的太僕寺,掌刑法斷獄的大理寺,掌國賓、禮儀的鴻臚寺,掌國家倉廩儲備的司農寺和掌財貨貿易的太府寺。地方行政制度為州縣兩級制。州的長官為刺史,縣的長官為縣令,縣下設鄉鄉下設裡。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把全國劃分為十個監察區,稱為道,即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西、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時常派黜陟使或巡察使到各道巡察。

軍隊原為府兵制,以府兵為主體(泛指由軍府統領的兵士,由中央以十二衛和東宮六率統領),同時還有北衙軍(分為左右羽林、龍武、神武六軍,又稱禁軍,負責守衛京師),兵募(即現代的僱傭軍),邊防軍,團結兵(刺史率領的地方武裝)。府兵農忙時生產農閒時操練。其經常性任務是輪流到京城宿衛(稱為“番上”)或到邊境和內地的要地戍守。戰時則應徵作戰。衛士服役期間免除其自身的租調但衣裝、口糧和大部分兵器都要自備。女帝帝位幾番反覆,連年戰爭,百姓征戰頻繁,流離失所,府兵多被取消,府兵逃避徵調或逃亡的很多。於是廢除了府兵制普遍實行募兵制。招募而來計程車卒長期駐守邊疆,後開始在邊地設節度使,共設平盧、范陽、河東、朔方、河西、隴右、北庭、安西、劍南等九節度使及嶺南經略使。他們各領兵二、三萬至八、九萬並由起初只管軍事發展到兼管行政、財政集大權於一身成為強大的地方勢力。

楚楚來到的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城北20公里 的恆山支脈勾注山脊之上,北扼塞外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素以關山雄固、軍事要衝而聞名,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稱。雁門山,古稱勾注山。這裡群峰挺拔、地勢險要。自建雁門關後,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山海經》)。

唐駐軍於雁門山後,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唐書?地理志》描述這裡“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徑關,亦曰雁門關。”該關城,周長二里,牆高二丈,石座磚身,雉堞為齒,洞口三重,曰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上築樓臺,曰雁樓,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天險”。西門上築有楊六郎廟,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地利”。小北門未設頂樓,但磚石結構,格外雄固。門額石匾橫刻:“雁門關”三字。洞門兩側鑲嵌磚鐫楷書檢聯:“三關衝要無雙地,丸塞尊崇第一關。”東門外北側建有“靖邊寺”祀戰國時代的軍事家趙將李收。西門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