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又把劇本遞給了許鑫。張謀指了指樓上:
「走吧,上面說。「好的。」
三人一路上了二樓,推開了書房的門,許蠢就看到了張導的桌子上放著那把由高倉健在奧運會時,特別趕過來送的一把武士刀。
當初送這把刀的時候,許鑫在神木,沒趕上。
不過話說回來他不是張導那個年代的人,雖然知道高倉健演戲很厲害,但並沒有什麼過於狂熱的追星心態。
反倒是老漢,聽到高倉健曾經來過後,還挺遺憾的。
畢竟,當年那部《追捕》傳到了國內,可是真正的一代人的經典記憶。而老頭和高倉健的友誼也挺讓人美慕的。
真的是屬於那種非常「雅」的朋友。倆人的聯絡方式竟然是寫信你敢信不是什麼郵件、電話,而是通訊。
倆老爺們,竟然是「筆友」!倆人寫信有時候高倉健寫中文,張一謀寫日文,都是自己拿著字典一點點的對照,寫下來,給對方郵寄過去。
並且,他送給老頭這把刀是相當貴重,趕上燕京的一套房了。而贈刀是在上午,下午,看到張一謀那麼忙,高倉健就走了。
不過在走之前,曾經專門去了一趟白雲觀,為老頭祈福後才離開。這還不是最絕的。
最絕的是,從07年送刀開始,高倉健每年都會專門請一位刀匠來到張導家裡,對這把刀進行保養。而平常老頭也非常珍視這把刀,在旁邊自學了刀具的保養後,時常會拿下來進行養護。
甚至在書房的書架最醒木的位置,為這把刀訂了一個刀架。誰都不許碰。
連張沫都不行。
許鑫也不行。
而三個人進來,張一謀就趕緊把這刀重新放到了架子上。接著,老規矩。
張沫泡茶,許鑫看劇本。
花了大概不到一小時,把劇本都看完之後,他心裡舒坦了。「這故事是我要的。
他對張一謀點點頭:
「那種作一看平靜如流水,情緒層層推進,一點點的鋪墊,最後在老三和靜秋離別那一刻,剛好完成了情緒的徹底堆疊,爆嗯!」
忽然,他拿起了一疊草稿紙,記下來了一行字:
「要有一段歌曲貫穿始終。符合那個年代的歌曲!要能傷感能歡快的感覺!」一道靈感從腦海裡劃過,被他快速捕捉,記了下來。
張一謀看著他寫完,直接問道:「俄語歌,怎麼樣?」
「俄語歌?「許鑫愣。
張一謀點點頭:
「對。那個年代裡面的歌曲,其實好多都是蘇聯歌曲譯製過來的。尤其是在東北那邊,好多歌曲都符合你的要求。比如《喀秋莎》,比如《啊朋友再見》「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假如我們啦啦啦啦」許蠢下意識的哼唱了起來。
而張一謀剛點頭,忽然,張沫說道:
「這歌不行吧?這不是蘇聯的歌,這是義大利的。原名叫belciao~」「這歌是義大利的?」
這下連張一謀都愣了一下。顯然,他也是第一次聽說。
「您不知道?」張沫有些驚訝。
張謀一邊搖頭,一邊看向了許鑫:
「我又不是百科全書那《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呢?」「」
許蠢想了想,說道:
「想不起來詞
兒了。就記得一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啦啦啦啦」張一謀皺眉、無語:
「你個年輕人怎麼忘性也那麼大?」
「我這還算好的吶。您是不知道,有的歌手唱自己創作的歌,一個好好的《無與倫比》演唱會,硬生生變成了《語無倫次》」
聽著許蠢的話,張謀一臉好奇的問道:「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