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也不信佛,在《子不語》卷十九《觀音作別》中,有袁枚“不許家人奉佛”的記載。
表現的不滿
《子不語》還表現了對程朱理學和封建禮教的不滿。袁枚提倡表現人的真性情,因此對漢宋兩學很排斥。他在《麒麟喝冤》中批判了漢儒“造作註疏,穿鑿附會”,又幽默地勾勒了宋儒扛起“稻桶”(道統)“捆縛聰明之人”的形象。同時,他反對宋儒提出的禮教。《替鬼作媒》反映了作者贊同寡婦再嫁的觀點;《裹足作俑之報》反對婦女裹足;《淫諂二罪冥責甚輕》為“婦女失節者”辯護;《全姑》寫一對年輕的戀人是如何被一個信奉理學的官僚置於死地的;《沙彌思老虎》則更是廣為流傳。一個小沙彌三歲上山修行,從不下山,長大後隨師父下山,什麼都不認識,禪師告訴他少女是老虎,不可接近,回山後,小沙彌說:“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總覺舍他不得”。這是對禁慾主義形象的諷刺和抨擊。《鬼差貪酒》表現了作者反對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在《白虹精》中說得更明白:“耦亦何常之有,緣之所在,即耦在也”。
揭露科舉制度
對科舉制的諸多弊端,《子不語》也有揭露。袁枚對待科舉的態度,與吳敬梓和曹雪芹有點相似。他覺得八股時文不能表現作者的個性,與性靈說距離太遠,扼殺作者的生命力。那是“優孟衣冠,代人作語”。《地藏王接客》、《秀民冊》都是對八股文的抨擊。《李倬》寫某督學受贓三千而黜落了一位有才學的秀才,致使其憤激而亡;《陳州考院》則鞭撻了一個姦殺僕婦,非常殘忍的科舉中人;《李生遇狐》李生與狐女相愛,狐女才華橫溢,愛教李生作詩填詞。只要一提及時文,狐女就十分不屑,說“此事無關學問”。不論是對八股文還是科舉制本身,袁枚的態度均是否定的。
揭露黑暗社會
此外,《子不語》還有不少篇章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狀況有所揭露。《閻王升殿先吞鐵丸》,斥責貪官“食千萬人膏血”就是“食人肉”,魚肉百姓;《錫錁一錠陰間準三分用》則暴露了當時侍衛勒索通報錢的惡習,“非重用門包,不能通報”,《蒲田冤獄》寫的是官場昏暗,胡亂判案的罪惡:土豪王監生賄賂縣令,霸佔了鄰居老婦人的五畝地,並殘忍地殺死了老婦人,又誣諂老婦人之子是兇手,後來老婦人之子也被凌遲處死;《鬼賣缺》是用陰間事來喻諷陽間事,說“冥司事如人間”,也鬻官缺。
《子不語》用犀利的筆觸,幾乎對當時社會上的每個階層的陰暗面都有揭露。尤其應指出的是,《子不語》還從官員自己的角度來剖析社會,反映了袁枚受孔孟之道“仁”、“民為貴”思想的影響。《真龍圖變假龍圖》主張愛惜民力,慎重判案。遊仙令“以包老自命”,判案時不慎重,主觀臆斷,結果錯勘人命。於是遊仙人歌曰:“瞎說姦夫害本夫,真龍圖變假龍圖。寄言人世司民者,莫恃官清膽氣粗。”此類篇章很有現實意義。
內容特點
《子不語》內容博雜,而且大多借鬼神怪異故事來針砭時世,一般都很形象生動,入木三分。這是《子不語》的一大寫作特點。如《全姑》一文就頗有代表性。縣令是個以“他人皮肉博自己聲名”的無恥之徒,當他得知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並私通,就把他們抓起來,各打了四十杖,而且把少女頭髮剪掉,鞋子扒去,後來得知二人竟結為夫妻,大怒,又把二人抓來,把男子打死,女子發官賣,還振振有詞:“全姑美,不加杖,人道我好色;陳某富,不加杖,人道我得錢。”這就把一個理學家不通人性的面目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出來。
寫法特點
在寫法上,《子不語》文筆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自然流暢,而且章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