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會戰。沒辦法,三十七集團軍實在是太厲害了,只能撿老蔣這個軟柿子捏了。況且日軍也希望能夠藉助這次大戰能夠迫使老蔣投降。這樣日軍便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日益強大的第三十七集團軍了。
但是令日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日軍精心準備的第二次長沙會戰再次以失敗告終。華夏軍隊在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的指揮下,以慘重的傷亡代價,再次擊退了日軍的進攻。
華南的日軍也沒有閒著,歐戰爆發,法國的戰敗投降讓日本看到了歐州列強的脆弱。早就對歐洲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垂誕三尺的日本人,這一次將目光瞄向了法屬印度支那。法國戰敗投降,愛佔便宜的日本人自然不會放過這次絕佳的機會。日本陸軍認為:一旦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地區(即現在越南北部),可以壓制滇越鐵路。從而斷絕從越南到中國的糧道,進而加快解決中國戰線。
於是,日本向法國提出要求,並於1940年6月24日派遣以西原一策少將為代表的監視團200餘人前往河內。此舉可謂趁火打劫。此時法國雖已投降。但是隻要老元帥貝當為首的法國政府還存在,日本一旦一步失誤,就很可能誘發日法戰爭。從而被捲入與法國一體的美英集團的大戰中。
此時在歐洲,德國空軍正在加緊攻擊英國本土。7月18日。英國屈服於日本的要求,答應暫時關閉援蔣滇緬公路3個月。局勢的發展對日本越來越有利。陸軍趁勢強迫礙事的米內內閣集體總辭職。成立了近衛文麿第二次內閣。
近衛內閣上臺後發表宣告,提出要建立包含法屬印度支那、荷屬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大東亞共榮圈”。
關於進駐印度支那的交涉,一直在東京和河內持續進行。日本海軍一方認為:由於目前建造軍艦和航運所必需的鐵屑、石油等都要依靠美國,一旦武力進駐很有可能引起美國的全面禁運,甚至武力干涉。因此最好是透過外交手段解決進駐問題,和平進駐為上策。
日法之間的交涉最終於9月4日告一段落。雙方約定:為了確保援蔣行為的徹底根除,日本派遣5萬人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可以使用當地3座飛機場,並允許日本軍隊借道透過。
然而在9月6日,駐守邊境的日軍一個大隊卻擅自穿越了國境線,武力侵入了法屬印度支那。
得到法國的通報後,日本軍方迅速把該大隊大隊長撤職查辦,並遞交軍事法庭查辦,不過為時已晚。法國政府以日本擅自越境為由,拒絕日本和平進駐印度支那。
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富永恭次少將則主張“自主進駐”。9月14日,富永飛抵河內,對日方談判人員下達了新的指示:把進駐人員減半,改為2萬5千人,但是可以使用的飛機場數量要增加到5個。同時,富永還對日本駐河內總領事透了口風,讓他迅速做好當地日本僑民的撤離準備工作。
此時,日法雙方的談判仍在繼續,雙方互不讓步,沒有什麼進展。不過,到了9月22日下午1點,法國人最先做出了讓步,同意日本進駐。
日本方面的原定計劃是:一旦和平進駐的話,由西村琢磨少將指揮的印度支那派遣軍(主要以近衛步兵第二聯隊為基幹構成)從海豐港登陸;如果演變成武力進駐的話,則由位於中越邊境的第十五師團發動進攻。
由於法國人已經同意和平進駐,沒有必要實施武力進駐,因此參謀總長命令第十五師團停止前進。不過富永少將則以該命令不是天皇命令為由,拒絕服從該命令。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將察覺了中央的意圖,火速下令停止進攻。由於命令傳達延誤,步兵第18聯隊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