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先生,如今天下大亂,百姓罹難,天子受人矇蔽,心中肝腸寸斷不能救黎民於水火,若是先生不肯出山,某情願死在先生面前,了此殘生!”一句話說完,泰山已是淚流滿面,帶著悽楚的眼淚,泰山擎劍在手,大有龐統若不答應,便立刻自刎的架勢,急的身後的張武又是一陣虎吼。
在泰山的眼淚攻勢下,龐統仔細的思考了片刻,終於點頭答應了下來。龐統會投效泰山,而不是追隨著諸葛亮的腳步去投效元起,也是有著自己的理由的。龐統世代居住在襄陽,他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太深了,不願意離開故鄉太遠,這是其一;其二,龐統的家世不錯,屬於小型世家的那種,這種不上不下的家境,也造就了龐統的擇主標準,元起太強盛,龐統又錯過了最佳的投效時機,擔心過去之後得不到重用,可泰山不同,泰山還處於起步階段,是最能體現出龐統智謀的階段;還有一點,當初諸葛亮放棄學業,去幽州尋找元起,讓龐統對元起多少產生了一些不滿,認為元起對諸葛亮有些施小恩而索大惠,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最終讓龐統選擇了泰山。
得到了龐統的投效,泰山喜不自勝,當即任命龐統為軍師,負責統籌一切作戰方針。
………………………………
第二百七十六章 龐統獻計
不一日,泰山率軍來到了江夏,和鎮守江夏的元磐合會到了一處。元磐是元表的侄子,因此對泰山以晚輩自居,親自出迎,把泰山接到了府衙中。
泰山和元磐稍作寒暄之後,就開始了對叛軍軍情的商討。在泰山到來之前,元磐已經和張先、陳孫交手過幾次了,雙方互有勝負。元磐在荊州的元氏宗族中,可謂是文武雙全的人才,連元磐都拿張、陳二人無可奈何,可見二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當下,元磐把張先、陳孫的兵力部署詳細的說給了泰山聽。現在,兩人聚集起五萬之眾,佔據了江夏兩個相鄰的縣,憑藉著城池的厚重和人數上的優勢,時不時會出城打劫一番,搞得元磐有些焦頭爛額,等到元磐率領大部隊趕過去的時候,兩人又早已收兵回城了,根本不和元磐正面交鋒,只有兩次被元磐預判到了他們的動向,提前佈置好了人馬,打了兩場漂亮的伏擊戰,這才算是搓動了一下他們囂張的氣焰。
聽完了元磐的講述,泰山的臉上也掛滿了擔憂的神色。依照元磐的講述,張先、陳孫這是典型的游擊戰術啊,能取到避重就輕的效果,儘量避免和荊州主力軍交戰,一點一點的消磨掉江夏的兵力,等到消耗達到一定程度了,再全線出擊,一舉奪下江夏。如果想要擺脫這種被敵人牽著鼻子走的態勢,只能集中兵力,發起攻堅戰。硬生生的把張、陳二人的勢力徹底消滅掉。可是剛才元磐也說了,兩人聚集了五萬人佔據了兩個相鄰的縣城,以每個縣城兩萬五千人來計算的話,依照攻城的人數必需是守城人數的三倍這個常規比例,那麼攻城需要的人手,就至少需要七萬。可是現在泰山和元磐的人馬加起來,也只有七萬,最多隻能強攻一座縣城,如果在強攻的過程中,相鄰的另一座縣城發來援兵。那勝負就不可預料了。
泰山這次主動請纓前來。在他的內心中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有戰爭的地方,就一定有利可圖,泰山是想收編了這支叛軍呢。藉機擴充自己的實力。況且在元表面前。泰山表現的淡定從容。似乎根本就沒把張、陳二人看在眼裡,所以這場仗,泰山不但要贏。還要贏得漂亮,加重自己在元表心中的砝碼,日後才有更大的利益可圖。基於這兩個原因,攻堅戰顯然是不可取的了,只能另想他法來破敵了。
當夜,泰山悶悶不樂的一個人站在大營中,有些孤單的看著天上的星辰,心中在思索著該如何破敵。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在泰山身後響起,泰山轉頭看去,看到龐統的那張醜臉出現在了自己的眼前。大半夜的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