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家起義,秦王叛亂,北方危機,皆楊鉞助朝廷化險為夷.
楊鉞在百姓中,有極高威望.
何況,朝廷恢復平靜,不少官吏官復原職!
楊鉞掌控兵權,在諸位皇子拔得頭籌,又解救皇上於危難,捍衛大唐根基.
不管附庸也好,為大唐著想也罷,朝廷文臣武將,也支援楊鉞為帝.
楊鉞清楚,長安城內傳出的訊息,與張玄衡,洛師尚有關,也與臥龍生有關.
他若為帝,帳下將領地位水漲船高!
他若為帝,臥龍生也好輔助他,實現秦王宏願.
不過,楊鉞沒有阻撓張玄衡,臥龍生等人舉動,他想知道,時至今日,皇上究竟什麼態度.
月中大朝!
秦王控制朝廷,不少名臣宿將被罷免,每月大朝不曾召開.
重開月中大朝,朝堂上少了許多老面孔,也多了不少新面孔.
特別是賀家,秦王,楚王嫡系,全被楊鉞嫡系取代,讓群臣感受到朝廷內鉅變.
群臣入朝,恭迎皇上!
御前太監高亨尖聲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大唐各地戰亂數月,問題極多,百廢待興,群臣紛紛彙報.
群臣彙報,楊明坤逐一聆聽,不過,處理政務興致不併不高漲.
少時,太子挺身而出,掃了眼群臣,盯向楊鉞道:“父皇,此番叛亂晉王平叛有功,歷年來,晉王又北抗突厥,契丹,把關外治理的井井有條,兒臣身體抱恙,恐不能幫父皇分憂解難,兒臣願讓出東宮,待身體恢復,輔佐晉王治理大唐.“
當初,太子與楊鉞,楚王,齊王在軍帳飲酒時,便有意把東宮讓給楊鉞,被楊鉞直言拒絕.
迴歸長安後,群臣反駁把秦王安葬在皇陵中,楊鉞獨斷綱常,群臣不敢反駁,太子越發清楚,楊鉞沒有入主東宮,沒有登基為帝,實則徹底控制朝廷.
他讓賢把東宮讓給楊鉞,一來能夠自保,二來可讓楊鉞施展拳腳,迅速恢復大唐國力.
“父皇,兒臣支援太子提議,建議冊封晉王為太子!“齊王不甘落後,快速進言.
“皇上,末將支援冊封晉王為太子!“
“末將附議!“
“末將附議!“
張玄衡支援,洛師尚,王玄英附議!
一時間,金鑾殿內群臣炸開了鍋.
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太子讓賢,究竟葫蘆裡裝著什麼藥?
楊鉞強勢,控制長安,楊鉞逼宮時,太子該據理力爭保全東宮啊!
為何楊鉞沒有逼宮,太子率先提出讓賢.
莫非秦王事件後,朝廷格局真的要發生鉅變嗎?
龍椅上,楊明坤聞聲,輕咳兩聲,清了清嗓子,掃了眼群臣,朗聲道:“秦王大逆不道,篡奪帝位,經此一役,晉王表現可圈可點,朕相信他能夠治理國家,既然太子讓賢,群臣支援,晉王聽令.“
“兒臣在!“
楊鉞聞聲,闊步出列,躬身謙遜的道!
“晉王平叛有功社稷,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特取代太子入住東宮,太子楊泓,封賞為趙王.選黃道吉日,朕退位把皇權交給給晉王!“
楊坤明選擇退位讓賢,絕非意氣用事,隨口提提,相反經過深思熟慮.
秦王謀逆,朝廷將領幾乎被秦王剷除,不少官員淪為亡魂.
即便有將領僥倖保全性命,奈何帳下無兵無將,淪為光桿司令.
楊鉞控制大唐六成精銳,長安內,滿城盡是楊鉞兵甲,他身為處在無兵可調狀態.
原本希冀蜀王入長安,與楊鉞分庭抗衡,在兩人中做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