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骨氣的,也可以說是書生意氣。
書生意氣這東西,不知道是好是壞,不好怎麼界定。曾經有人專門總結了書生意氣,為什麼說到意氣。總是點到了書生,說來說去,大概也只有書生才有可能意氣用事的,政治家不能夠意氣用事,如果這樣做了,要不然就是天下大亂,要不然就是自取滅亡。商人不能夠意氣用事,否則有可能陪個jīng光,農民沒有辦法意氣用事,為了溫飽苦苦掙扎,老老實實種地,沒有辦法一起用事。至於說到軍人,軍令如山倒,更不能夠由著自己的意氣來,軍官要是意氣用事了,那就是血流成河。甚至毀滅了自己的國家。
如此說來,書生意氣似乎不是好東西了。但也不一定,書生意氣裡面,有最為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真實,不為利害所動,不為世故所困,不會為世俗的議論所左右,依然保持著本xìng,哪怕是碰的頭破血流,哪怕是身首異處,也不會在乎的。
在朝廷裡面,給事中和御史被視為比較典型的書生意氣,他們有著自身dú ;lì的認識,對誰不滿意了,對誰做的事情不滿意了,不管你是什麼地位,不管你是不是大權在握,也是要彈劾的,正是因為給事中和御史的這種作用,皇上總是非常看重的,也是努力保護給事中和御史的,讓他們敢於大膽的說話。
這本來是一種很好的制度,可惜的是,書生意氣最大的問題,也就在於不諳世事。
所謂世事洞明皆文章,人情練達即文章,世道是複雜的,絕不會由著意氣來的,書生意氣,一旦被權貴所綁架,所造成的破壞也是巨大的。
朝廷裡面,就存在這樣的問題,那些給事中和御史,不管遇見什麼事情,都是要爭論一番的,有些時候,政策是需要越辯越明的,可惜他們鑽進某個牛角尖裡面,一味的爭執,一葉障目,因為很小的一點弊端,就否定了整個的政策。
這就是書生意氣的可悲之處,追求完美,可惜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
給事中和御史彈劾蘇天成,主要還是針對陳年舊事了,也就是蘇天成在陝西裁撤衛所軍隊,在江寧縣和河南府限制權貴的利益,盤剝士紳富戶的利益,當然,他們不會明說,只是提出來蘇天成侵佔了百姓的利益,至於說蘇天成做出來的那麼多成績,在他們看來,不算什麼的,他們必須要堅持真理,必要要堅持祖制,不能夠破壞,他們是站在衛道士的高度,集體討伐蘇天成的。
楊嗣昌很清楚,這些御史和給事中,完全是一派胡言,若是要求這些給事中或者是御史到江寧縣、河南府或者是陝西省去了,恐怕是弄得一團糟,更不用是剿滅流寇和抵禦後金韃子侵襲的事情了。
楊嗣昌雖然是讀書人出身,但多年的磨練,他的身上,早沒有了書生意氣了,要不然也不會出任內閣首輔了。
接到這些彈劾奏摺的時候,楊嗣昌很是為難。
蘇天成對於大明的作用,那是不用多說的,不管是如今的遼東、邊關,還是正在重建之中的登州和萊州,蘇天成都是舉足輕重的,不客氣的說,若是蘇天成出現什麼問題了,遼東和邊關的優勢,很有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化為烏有,大明朝也會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陷入到困境之中,遺憾的這些給事中和御史,根本不管蘇天成的重要作用,在他們看來,盡到自身的職責,反正你蘇天成做錯了事情,就要受到責罰,甚至殺頭也不過分。
對於這樣的書生意氣,楊嗣昌是非常反感的,若是朝廷被書生意氣左右了,那是自取滅亡的事情,那等於是自斷經脈,任由敵人來進攻的。
可楊嗣昌非常的聰明,他不會輕易否定這些彈劾。
原因也是很簡單的,為什麼在孫承宗病逝之後,或者說是在自己出任內閣首輔之後,這些彈劾的奏摺,紛紛都出現了,這裡面肯定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