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留四海,音留九州。弘正道於宇內,救百姓於艱維。正值教義興盛,弟子遍及秦川蜀都,仙風拂道,氣勢灌虹之季,天召兄西去,班列凌霄。吾等凡子,難挽鶴駕。致此泣呈,乞兄鑑聽,伏以,悲哉!”一通檄告,聲淚俱下,情深辭切,感人肺腑,在場眾人無不唏噓灑淚。
正拜奠間,忽然一陣狂風吹來,將靈堂燭光吹滅,一剎時天昏地。但見得:風呼呼飛沙走石,地暗暗日月無光,陰沉沉疑妖魔作祟,悽慘慘有如魂顯靈。眾人驚訝間只聽“大賢良師”張角,大聲念道:“天師顯靈,有何事要對角言?”便洗耳恭聽,稍頓又道:“弟,角也,謹遵天師法旨,還望天師佑角舉義!”停了一會,張角叩首禮拜道:“謝天師!”說罷雲開日出,風止樹靜,靈堂內一片光明。
張衡、馬元義等忙來到張角身邊,見張角手中託著一塊黃綾伏俯於地,叩首謝恩。張衡驚詫,對剛才天生異象,不得其解,又聽師叔在父親靈前與亡魂對話更是驚異。這時只師叔手託黃綾便道:“師叔受驚了,不知叔手託何物也?”張角又拜四拜驚怵道:“天師顯靈,此為天師法旨,師叔我也不知寫此什麼?”遞與張衡。張衡接過,展開一看,上書四句謁語:“蒼天區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反覆誦讀,不解其意。
“大賢良師”拜罷靈堂,悲痛不已。張衡、馬元義等苦苦相勸才在弟子們的攙扶下,跟張衡來到天師待客的鶴軒,馬、劉二位長老進軒向“大賢良師”叩拜見禮。劉玄長老把去金剛洞請孟老仙師的情形向張角稟報。當晚眾道友聚集靈堂,輕吹細彈,誦經焚文,奠哀祭禮不在話下。
第二天,乃“光和”八月已子日。眾人剛吃完午齋,劉長老向張角、張衡稟道:“龍王山金剛洞孟老仙師鶴駕已到山下”。
張角忙率眾人下山迎接,來到山門見孟華等一行五人策馬到來。張衡、馬元義等弟子連忙跪拜施禮。張角快步到馬前攙扶師兄下馬請安道:“孟師兄真乃活神仙也,一路勞頓仍精神瞿灼,容光煥發;恐怕小弟也不能及也”。
孟華含笑道:“哪裡,哪裡,我行將朽木,不日將與師弟會於極樂。那象師弟你正日貫中天,氣壯河山。心藏鴻鵠之志,還將擔起拯救天下黎民之大任也!”稍頓,孟老仙師來到張衡身邊,見衡滿臉悲悽之色,便安慰道:“道侄節哀,天師修煉得道,無疾而終,現將名列仙班,逍遙極樂,也是道家的最終歸宿。你我生者又何必悲傷,自尋苦惱也!豈不有違老子道訓呼?”說罷在眾人的簇擁下上得山來,前往靈堂祭奠。孟華乃當年有道高人,除了天師百歲仙壽,孟華已耄耋高齡,道家領袖,江湖宗師。他近年很少下山,這次親來鶴鳴,實屬難得,可見他與師兄的情份不淺。所以張道陵臨終時原以為孟華年事已高,不會親臨致吊,於是要張衡請張角前來主持喪儀。
祭奠後,一班道眾齊齊來到丘祖殿,向老子叩頭上香,頂禮模拜後,分長幼入坐。張角推孟華坐了首位,張衡請張角上坐於孟華左側,依次是張衡、馬元義坐了,左右第一位。孟華向站在旁邊的一位白衣弟子一招手,向眾人介紹道:“這是貧道收的唯一弟子,姓波名才,以後望師弟及眾位師侄們多加指點”。張角一看波才,見其英恣勃勃,氣宇非凡,骨格清奇,揹負一雙金鞭,凜然正氣。便誇道:“孟師兄真乃賢明,不知從那裡招得這麼一個出類拔萃的師侄,真乃一金鞭少俠風範。乃師兄之福,也是本教之幸也!”從此江湖人便稱波才為“金鞭俠”
波才見大名鼎鼎的“太平道”教主如此誇獎,好不自在,忙快步向前參拜師叔,又與眾師兄弟見禮。馬元義要讓位給波才,波才那裡肯佔馬師兄之坐,便在馬元義下手坐了。
其他人一一入坐後,張角朗聲道:“天師不幸歸天,壽享仙樂,鶴赴西天,魂遊仙界。今逢已子黃道,宜今宵開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