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頁

封建帝國既然掌握了話語權,為了維護大一統,首先要用群體觀念,風化萬民,來消滅民眾的個體意識。

風化與消滅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標誌性的人物:秦始皇和漢武帝。

秦始皇實現中國地域上的大一統。他用手中的絕對權力規定,四海之內,&ldo;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rdo;;思想上的集權獨裁則在漢武帝手中實現。他規定&ldo;罷黜百家,獨尊儒術&rdo;。[2]

政治權力集中於一,思想表達集中於一。萬千不同思想、主張的人,被迫往一條路上趕,像一條繩上的螞蚱。秦皇漢武之後,群體終於成功吞噬掉個體。中國文化在否定個體、個人權利的路上高歌猛進,發展到最後,只有群體,不見個體了。

群體意識、團體精神被不斷強化,發展到最強盛的時代,則不但個人的財產要歸群體,思想歸群體,連個人的心、包括隱私,也要歸於群體。

國家的群體意識,具體透過怎樣的方式,來讓每個人都失去個體?

消滅個性。

意識形態上透過所謂儒家聖賢學說,民間引導則透過社會輿論。聖賢的風,吹著民間的草,都朝一邊倒。&ldo;槍打出頭鳥&rdo;,&ldo;出頭的椽子先爛&rdo;,&ldo;行高於眾,眾必非之&rdo;,等等,社會輿論密集來對個體搞全方位恐嚇。失去個性的人,像動物園裡的猴子,這個跟那個,怎麼看怎麼差不多。

輿論壓倒一大批人,國人紛紛自削個性以適社會。但總還有個性沒有被完全磨掉的人,他們在這個社會上怎麼生存下去?

一是繼續耐性地磨掉個性;二是壓抑自己,假裝沒有個性;三是挑戰權威,打破傳統。

左宗棠之前,有魏晉風度、竹林七賢等,他們用個性挑戰權威,而到了左宗棠,他憑藉個性,無情地來打破傳統。

左宗棠有個性,不是一般的有,是特別強。年輕時的他,個性到了狂放的程度。 23歲那年,他寫下&ldo;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rdo;,這種強烈的個體意識,完全打破了儒家中庸、平和價值觀。

左宗棠個性最顯明的特徵,是剛直。因為個人很剛硬,所以不怕,只要是事實,是真相,他就敢捅。因為個性很直率,所以左老三有話說,如果不說出事實與真相,他會生不如死。捅破真相,既有慾望,也有勇氣,傳統文化虛偽的那面,在他面前無處藏身。

晚清有左宗棠這樣個性的讀書人不止一個。但多數人在個性不容於社會時遭遇挫折不斷,到最後逐漸喪失了。左宗棠能夠保留並發展完善,得益於他一介窮苦書生,一直留在自由、散漫的民間。民間在大一統的帝國權力結構中,具備相對的獨立性。擁有了這點獨立,就不用磨掉個性,不需要壓抑,照樣可以生存。

有個性就接近道家莊子說的&ldo;真人&rdo;,自然化程度較高,社會化程度相對少,保留了人本性的品質。

與中國文化凡事著眼於人與人、人與關係不同,西方文化著眼於研究人與物、人與自然,這是催生科學、技術的根本原因。傾向自然的人,一般對技術、探索、真相比較感興趣,這也是少年左宗棠接受的雖然全是傳統的四書五經,但18歲那年一旦接觸了經世致用的學問,馬上就會對探索畫中國地圖、科學種田發生本能興趣的原因,而這種青年時期的興趣,直接影響到壯年後對建造軍艦、工業織布的興趣。

&ldo;真人&rdo;開始離開中國傳統,成為另類。在傳統的、充分社會化的人面前,這會被看作不合常態。他會用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來打破傳統,這是精通傳統、踐行傳統的曾國藩、李鴻章對左宗棠惱火、嘲諷、反對的重要原因。

圍剿